人是一种怎样的混合造物啊!新奇,古怪,混乱,自相矛盾,不可思议!他裁断世上万物,他是微末的蚯蚓、真理的宝库,灌满了谬误和不确定性的阴沟,宇宙的光荣和糟粕。——布莱兹·帕斯卡-----研究人性,必然关注暴力。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阅读了血腥的战争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罪行之后,不由得掩卷发问:“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但是我们很少问:“过去的世界究竟有多糟糕?”实验心理学家、认知科学家、畅销书作家斯蒂芬·平克在这本令人震撼的新著中告诉我们,过去的世界更加糟糕,事实上,我们正生活在人类历史上最和平的时代。我们身边导出都是血腥历史的证据:《旧约》中的大屠杀,《新约》中的十字架;莎士比亚戏剧和格林童话中血淋淋的肢解;英国王室对家眷的处斩,美国建国者之间的决斗;还有对殴打妇女、虐待儿童、灭绝原住民的司空见惯和冷漠接受。平克在书中展示了上百幅图表和地图,佐以大量的数据资料,量化暴力减少的趋势:部落间战事的死亡率比20世纪的战争和大屠杀要高出9倍;中世纪欧洲的凶杀率比今天要高出30倍;奴隶制、残酷刑罚和滥用死刑曾经是人们生活中的常态,但如今被废除了;发达国家之间已经不再发生战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死亡人数也只是几十年前的一个零头;强奸、家暴、仇恨犯罪、严重骚乱、虐待儿童、虐待动物——都发生了实质性的减少。如果人性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切又是怎样发生的?是什么让人们停止儿童献祭,不再在晚餐的餐桌旁互相捅刀子,或者不再公开行刑,将犯人大卸八块来娱乐大众?是否是因为人们开始阅读小说、培养餐桌礼仪,开始敬畏警察或者将精力转向发家致富?原子弹是否应该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因为它防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摇滚乐是否要对20世纪60年代的犯罪高潮负责?堕胎合法化是否促成了犯罪率在90年代的回落?平克认为,答案并非如此。解释暴力下降的关键在于理解将我们推向暴力的心魔,以及将我们带离暴力的善良天使。政府组织、识字率、商业和都市的文明进程,让我们日益有能力控制我们的冲动,对他人怀有同情,宁愿讨价还价做交易而不是抢劫,我们也开始揭露那些毒害人心的意识形态,发挥理性的力量,克制暴力的诱惑。平克汪洋恣意的才华和知识,启发我们更进一步地反思我们对进步、现代性和人性的观念。本书的结论必然会引起争论,但这只是一个开端,它将引导我们用全新的角度看人性、看历史、看世界,让我们深思人类社会的未来命运。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读后感 第(1)篇花了不少时间,终于把这斯蒂芬·平克这部厚达800页的分作上下册的作品读完了。之所以购来一阅,是因为看到了盖茨 和小扎都读过而且也高度评价,果然没错,这是部让人不得不感慨的恢宏的佳作。
上册是一部人类的暴力史,平克把历史上那些黑暗血腥的阴暗面一一呈现在读者的眼前。看到那些古代的任意折磨人、残酷无比的酷刑,真的有些心惊肉跳。蒙昧的黑暗,无论中外,都叫现代人喘不过气来,中世纪的基督教的恶行,和现在的isis有什么区别?
镀上浪漫光环的骑士也不过是群抢劫百姓的军阀暴徒而已。
各种各样的部族、国家的惨烈的灭绝战争,宗教、意识形态的迫害,对女性、儿童、同性恋的肆意伤害、对动物理所当然的残虐,真叫人不忍卒读。难怪鲁迅老先生说起我国的历史总结成3个字“人吃人”。
只是到了启蒙时代,随着文字阅读的流行,越来越加深了人的同理心;而且工业革命后也更加重视商业文明也鼓励了和平。种种原因,这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涌现了人道主义革命和权利革命、推动了世界越来越好,虽然现在这个世界远非完美,却是有史以来杀戮和暴力最少的时代。
这里也有对畅销书《魔鬼经济学》中把暴力下降简单的归因于70年代堕胎合法化给以了批评。
下册感觉比上册更有趣:上册偏重于暴力史,而下册有2章是关于科普心理学的-----人类大脑中,竟然有暴力区、天使区、还有权衡二者的计算的区域,一切都有其神经、生理学的解释的,非常有趣。人性在几百万年的进化中天使和魔鬼并存,象块白板。成为什么样子,要靠后天环境、文化来描绘。
不得不佩服平克的写作------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把人类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史、统计学等有机综合,通过详实的数据来讲道理,只教人诚心仰视,到底是一代大师,赞!
阅读此书,虽然是以暴力为主题,但其由此切入、讨论得广博而开阔,让人对人性各方面有更进一步的探索和了解,增加了许多常识和养份,让人更加有理性来认知这个世界,认识你自己。当然啦,还能提升幸福感,无论如何,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比起我们的祖先来真是莫大的幸福,这是真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暴力为什么会减少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