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普鲁斯特今夜将要离开》记叙了伟大作家普鲁斯特耗费最后的生命写就《追忆似水年华》。本书讲述了普鲁斯特逝前最后的时光,死亡正步步紧逼,而他作为一名伟大的作家,心心念念的仍旧是他的作品。在他看来,《追忆似水年华》永远不会完结,它是一部在不断发展着的作品,是一条饥渴的幼虫,不断啃食普鲁斯特的血肉与灵魂。但是,于他而言,唯有写完《追忆似水年华》的最后一个字,他才敢放下对这世间的所有羁绊,才能了无牵挂地死去。本书打破了传记文体本身的藩篱,用清晰而从容、严肃而诙谐的笔触描绘了伟大的作家如何以写作来反抗死亡。既有普鲁斯特逝前的严肃史料,也有各种有趣的八卦。
亲爱的普鲁斯特今夜将要离开读后感 第(1)篇很巧,知道普鲁斯特的契机也是Psychopass心理测量者..白毛貌似十分喜欢引用《追忆似水年华》,然后就去查了一下,不过实在是太长了,也就一直没看,也许我以后也不会去看,但是看完这本之后,我有那么一点想去看了,尽管它真的很长。
可能细节里想象的成分居多,但是大部分应该是比较客观的。对于普鲁斯特的形象,又了解得多了一点点。
作家,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我以前只是觉得,有的人好像随便写一写就能收获名,收获利,即使写的不知道是什么乱七八糟的只是为了迎合大众心理的狗屎。现在觉得,那些人根本不能称之为作家,这对作家简直是一种侮辱。
也许我真的不会去看《追忆似水年华》(自认为精力和阅历耐心都不够),但是我相信,有着普鲁斯特饱满精力和心血的作品肯定是值得一看的。
“也许吧,塞莱斯特。作家活着才能与死亡抗争,但即便是活着,他也总是徘徊在死亡的边缘。”普鲁斯特似乎也设想过作家死后,出版商利用作家逝世的噱头大作营销出版作家作品之后橱窗摆满作品的场景,但是他是看不见这样的场景了。毕竟这样一个场景是以他的死亡为代价的。qwq
正是在阿姆兰大街上,塞莱斯特在书店的玻璃橱窗中看到了普鲁斯特先生的《在斯万家那边》《在少女们身旁》,可能还有《盖尔芒特家那边》。《新法兰西杂志》出版社的编辑商务经理特龙什先生会借着大作家之死这一契机好好地对其作品做一场营销。他们将会在所有的报纸上报道这件事情。这次,他们不会再等普鲁斯特先生的同意然后浪费不必要的精力写一封长信给他们了。这一次不会了。虽然还是不想看《追忆似水年华》,但却想看塞莱斯特的回忆录了。(对这位女子的忠诚和无条件的爱感到钦佩)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好好说话:跟阿德勒学沟通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