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风云,我来回答。
这是朱元璋辛酸的童年史。
穷苦人家的孩子朱重八
“朱元璋”这个名字,是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郭子兴帮他改的。
朱元璋出生在濠州贫困的农户之家,世代务农,世代贫穷,世代都是文盲。
因为没有读过书,也不懂得怎么起名子吉祥些。他的父亲,兄弟的名字都是按照出生的日子随便起的。朱元璋,也不例外。
他出生在八月初八,又在家族兄弟中排行第八。所以,少年时代的朱元璋就叫做朱重八。
朱重八的父辈祖辈都是以农业为生,但是,年年种田,年年饿肚子,年年都是拖欠税款的专业户。
因此,朱家一直在淮河流域一带东躲西藏,做点细活,却难以糊口。
朱重八出生之后,非常幸运的是还没有被饿死。他家的兄弟姊妹多,除了老大和他之外,其他的孩子都因无力抚养而送人,或早早嫁人了。
为了挣点口粮,朱重八不得不从小就去给村里的地主放牛。
那么小的娃,其实还没有到打酱油的年龄,地主刘德本来是不收的。无奈,朱重八的父亲朱五四是刘德家的长工,为了活命,朱五四只得央求东家给朱重八一个放牛的机会!
于是,小小的朱重八就开始了放牛。当然,东家不给工钱,打打骂骂是常事。连吃顿饱饭,对于童年的朱重八来说,都是件非常奢侈的事。
草席裹尸,无法让父母的灵魂得到安息
灾难和贫困往往是结伴而行!
元末明初,元朝的统治者肆意压榨百姓,农民起义的烽火四起。战争无情,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加困难。
然而,这种困顿的境地,天灾降临,仿佛老天也在考验这些人的生命力!
公元1343年,濠州大灾!长久的干旱,肆虐的蝗虫、瘟疫无声地席卷而来。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地、尸横遍野!
在这场天灾中,因为长久的挨饿,身体虚弱的厉害,朱重八的父亲、母亲、大哥先后去世。朱家,只有朱重八和二哥活了下来。
但是,父兄死后,朱重八即没钱买棺材,也没有土地将亲人安葬入土。没有办法,哭成泪人的两兄弟只能用破旧的草席,先把亲人的身体裹起来,再去找个地方埋了。
埋在哪里呢?
朱家,可没有一丁点儿地呀!
无奈之下,朱重八和二哥一起上东家刘德家求助。希望东家能看在朱家父兄几人,一辈子都在为刘德家帮工的份上,可怜可怜他们,给一点点土地安葬他们死去的亲人。
哪知,刘德一听说要自己给地,就像是要自己的命一样生气极了!抄起一根棍子就朝朱重八兄弟二人打去!
朱重八和二哥根本没有想到会挨打,悲愤之余,一边逃,一边惨叫。等兄弟二人跑回家,跪在亲人的遗体前,忍不住放声大哭!
一无所有的朱家,亲人死了,居然没有葬身之地!爹啊,娘啊,儿子该怎么办?
那一年,朱重八17岁,成了乱世中无依无靠的一个浮萍!
朱重八的天快要榻了
刘德的拒绝,让朱重八感觉天都快榻了!
在他的眼中,地主刘德是唯一可能给他们帮助的人。现在,刘德没有指望了,这世界上还有谁,可以向这可怜的两兄弟,伸一只手呢?
谁说,“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为人子最大的悲哀?
在朱重八看来,最大的悲哀,莫过于父母已经凄惨地离世,做儿子的却只能用一叶破旧的草席为父母裹身!除了哀嚎几声,还是哀嚎几声!
终于,在朱重八两兄弟嚎啕大哭之后没多久,事情迎来来转机。
刘德的堂哥刘继祖,一个本村的小地主,家境比较殷实,有几分良田。知道了这件事后,非常同情朱重八。
他不忍心见孩子们如此,就主动找到了朱重八,将自己一小块的荒地送给了他们,让朱重八埋葬了死去的父母和兄弟。
鲜花有理由相信:曾经的这份痛彻心扉的无奈,一直深藏在后来成为大明开国皇帝的心中的某个角落。而对比人情的冷漠,刘继祖的温情更是让朱元璋记住了一辈子!
恩情永远铭记于心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元璋出身贫穷,非常在乎衣锦还乡的那份荣耀。所以,当朱元璋回到阔别多年的朱家巷后,第一件事就是祭奠祖坟。
当然,明朝建国后,朱元璋已经将刘继祖给的那块埋葬父兄的荒地,改造成了宏伟的明皇陵!此时,曾对朱元璋施以援助的刘继祖已经过世多年,朱元璋没有忘记。
之前,朱元璋封了两个没有丝毫军功的侯爵,其中一个就是已故的义惠侯刘继祖。而且,这个侯位是“世袭罔替”。
所谓“世袭罔替”,就是世袭次数无限、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袭者的原有爵位,爵位不更替,不废除。
的确,刘继祖的子孙后代沾了不少光,将近200多年的贵族身份和荣华富贵,一直与大明相始终。
至于那位“为富不仁”的地主刘德,朱元璋并未对其进行打击报复,也赏赐了部分土地,又免除了多年的赋税。
风云说:
一个未曾想过回报的善举,得到了莫大的尊荣,福延子孙。
为刘继祖的善举点赞!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朱元璋小时候走投无路,刘继祖主动送了荒地,刘继祖结局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