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多大?斯托雷平遇刺,加速沙皇俄国毁灭

我们从小就被教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这个观点没错,但是也无法否认,很多杰出卓越的人,以一人之力左右了历史的走向,我们今天要说的特殊的“一人”,就是沙皇俄国的首相彼得·斯托雷平。

斯托雷平

如果熟悉俄罗斯历史,就会知道斯托雷平在俄国人心中的地位。2008年,俄罗斯电视台举行了一次“最伟大的俄罗斯人”投票活动,斯托雷平力压斯大林,当选为第二名,第一名是俄罗斯的“秦始皇”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20世纪初,沙皇俄国本有机会一劳永逸地解决国内的系统性问题,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改革功亏一篑,因为他的智囊和左膀右臂斯托雷平遇刺,改革计划不得不中断。斯托雷平死后6年,一口气没喘上来的沙皇俄国灭亡。

彼得·斯托雷平,家境殷实,父亲是俄国驻德国公使,恩荫家族之力,40岁就当上了格罗德诺省省长,是当时最年轻的省长。然而,斯托雷平跟其他贵族不同,他有头脑,做事果断,性格里还有一股狠劲,这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斯托雷平

要说斯托雷平对沙皇俄国的作用,必须先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视角展开。

1894年,沙皇尼古拉二世登基坐殿,彼时俄国已经病入膏肓,欧洲列强全都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工业化,但俄国因为农业问题,始终无法解决劳动力来源和土地矛盾。

尼古拉二世不是一个坏人,与历代沙皇一样,他想为本国谋取最大利益,但他的能力有限,知识也不全面。尼古拉二世倾慕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想让俄罗斯帝国效法大英帝国,变成一个十足的工业国。

尼古拉二世

然而,俄国的情况跟欧洲各国完全不一样。首先,作为工业基础的农业,欧洲已经率先实现了部分机械化,但此方法在俄国却难以推行。俄国的农业经济,仍是死气沉沉的农奴制,再加上大量冻土,不一定适合机械耕种。

美国与俄罗斯一样,作为追赶者,却拥有更好的地理优势。美国地处温带,拥有大量的肥沃土地,在引进拖拉机后,一个美国农民就能打理几十亩的小麦、玉米和大豆。俄罗斯虽然土地众多,却没有多少可耕之地。

本来农村就产不出多少粮食,可尼古拉二世又想发展工业,于是大量农民涌向城市变成了工人。农村缺少劳动力,大量土地荒废,当时的俄国不时歉收,粮食不足,隔三差五就会闹饥荒。

1905年,俄罗斯第一次革命爆发,知识分子要求进行改革,这股反对力量太大,尼古拉二世不得不答应有限改革,成立了俄罗斯的议会——帝国杜马(Duma)。

俄罗斯帝国杜马

1906年7月,斯托雷平入阁拜相,全权负责改革事宜。他深知俄国社会的矛盾在于农村,于是发动了土地革命,允许农户退出村社,将其份地归为私有。

如此一来,大量农民掌握土地,摇身一变成为了富农,既解放了农业生产力,同时又让这些富农对尼古拉二世感恩戴德,变得对帝国忠心耿耿。

胡萝卜有了,帝国的根基稳了,斯托雷平又祭出大棒,他下令设立军事法庭,逮捕了包括布尔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内的大量叛乱者,几个月内绞杀了数千人。

就在改革初见成效的时刻,尼古拉二世却想出了一个昏招,他虽然委任了首相(杜马主席),也同意首相的决策由杜马辩论而通过,但却保留了君主否决任何法案的权力。

换句话说,议会的头上,时刻悬挂着一把沙皇的利剑,他们的任何决策都有可能只是自娱自乐,一切都要凭沙皇的个人好恶。

议会与沙皇的关系,陡然间降入冰点,即使首相斯托雷平拥有天纵之资,神武之略,可夹在二者中间,也是有力没处用,有志无处伸。

偏偏此时欧洲盛行暗杀之风,这股风气甚至传到了清末的中国,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就是受了此风影响。俄国的年轻人,怨恨沙皇的独断,他们认为首相斯托雷平作为沙皇的左膀右臂,不仅没有制衡沙皇,还害死了很多革命党人,最是该杀。

1911年9月14日,在基辅歌剧院,德米特里·博格罗夫掏出武器,朝着斯托雷平射击两次,当着尼古拉二世的面,打死了俄罗斯帝国最后的擎天柱。

斯托雷平死后,俄国的保守改革戛然而止,沙皇与平民之间的缓冲也没了,受到刺激的尼古拉二世从此坚信,对付不听话的人,只能用武器。

就在俄罗斯帝国慢慢滑向深渊的过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于1914年爆发,塞尔维亚与俄罗斯同属斯拉夫国家,再加上沙皇又是维多利亚女王的表弟,于公于私,他都要派军队支持一番。

在东方战线,俄罗斯帝国军队与德国和奥匈帝国两国鏖战不休,可因为经济落后,武装简陋,俄军一再败退。

战败的消息传来,俄国人的尊严大受挫败,人们愤怒于沙皇的无能,民怨沸腾。彼时农业经济每况愈下,工业生产也羸弱不堪,尼古拉二世如坐针毡。

斯托雷平的死,让尼古拉二世手足无措,他不知道如何处理迎面涌来的大浪,众叛亲离,濒临绝望之际,江湖异人拉斯普廷又入宫,一时间谣言四起,大部分都相信沙皇已经无药可救,俄罗斯帝国摇摇欲坠。

1917 年,十月革命成功,俄罗斯帝国灭亡。

每当我们说到俄罗斯帝国和十月革命的时候,总是会联想到沙皇的无能、俄罗斯帝国的腐朽,还有就是布尔什维克人的作用,但实际上,俄罗斯帝国并非注定灭亡,它的失败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辅街头的斯托雷平雕塑

当我们回溯所有问题源头的时候,斯托雷平的遇刺,似乎是俄罗斯帝国最后十几年一切问题的拐点,他如果不出意外,似乎有机会让俄罗斯帝国起死回生,毕竟十月革命后不久,西方就出现了经济危机,苏联借势崛起。要是斯托雷平能为俄罗斯帝国争取10年时间,恐怕历史真要改写了。可惜天不假年,这位杰出的改革家,最终倒在了波谲云诡的历史剧变前夜。

文丨米什莱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有多大?斯托雷平遇刺,加速沙皇俄国毁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