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江宁区附近,有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三国时期的墓葬,其内出土的魂罐陪葬品规格极高,显然是一位皇族成员。不过可惜的是,由于墓中墓志铭已经消失,墓主人的身份却成了谜团,直至最后,才有专家将此事揭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这座大墓葬的墓主人又会是谁?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5年12月22日,在南京市江宁区科学园附近,有一处道路正在进行维修,可是谁也想不到,正是这一次看似普通的道路维修工作,却令一座古代大墓重见天日。当维修工程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有施工人员在地下发现一块块青砖,并且它们的样式十分独特,应该属于年代久远的文物。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施工队立即与南京市博物馆、南京市江宁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请求其前来现场进行专业鉴定。
考古专家们到达之后,第一时间对现场进行了专业保护,并开始实施保护性的探勘工作。结果不出众人所料,此处地下的确有一座大型墓葬。经过上级层层批示,两家博物馆的专家决定对其展开全面发掘,目的是保护地下重要文物。考古专家们通过初步发掘认定,该墓葬墓坑长21.5米、宽14.4米,为土坑竖穴砖室墓,整体由封土、墓坑、斜坡墓道,排水沟和砖室构成。据考古专家称,通过对墓葬的规模及风格可以确定,该墓为建国以来发掘的最大的六朝墓葬。
这座大型墓葬之内,曾先后出土了六朝考古史中从未见过的青瓷器新器形,同时也发现了26枚图案精美的人面纹瓦当。不过遗憾的是,考古专家们发现,墓葬有明显被盗掘的痕迹,但是仍有不少金、银、铜、铁、漆木、瓷、陶等不同质地的文物留存下来,总共170多件。除此之外,标注“建康”的铜钱也出土共600余枚。通过对以上文物的鉴定,考古专家们确定,其年代应该在三国时期左右,也是南京地区六朝墓葬中出土瓷器数量最多、器类最全的一座墓葬。值得一提的是,考古专家们认真研究了该座墓葬的文物后,认为其等级制度符合大型墓孙吴时期社会礼俗,由此确定该墓为东吴孙氏政权的墓葬。
东吴大墓的文物各具特色,尤其是一件早已经破碎的魂罐,更是彰显了其墓主人尊贵的身份。魂罐,又被称为“谷仓罐”、“堆塑罐”、“魂魄瓶”,是一种在西汉时期出现的标志性随葬器物,曾一度在三国时期流行。一般来说,魂罐的主要功能,正是为墓主人的灵魂,在地下提供居住的器皿,是古代殡葬制度“视死如生”思想的重要体现。根据已复原东吴大墓魂罐的等级来看,该墓墓主人的身份极其崇高,应该属于东吴孙氏皇族的重要成员,但是墓中未见墓志铭,无法对墓主人身份进行确定。
一开始的时候,考古专家们一度认为,该墓葬主人应该是孙权的第一位夫人——谢夫人。相传谢夫人通情达理、知性温柔,并且还有一项织锦的绝艺傍身,深得孙权大帝的喜爱。可惜她红颜薄命,不到30岁便香消玉殒,匆匆结束了两个人的爱恋。孙权为了纪念自己的爱妻,于是便建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墓葬。可是此说法最终被考古专家否定,因为从墓中的陪葬品造型与风格来看,其所表现的方向,多倾向于男性墓主人而非女性。
后来考古专家们又猜测,它很可能是孙权父亲孙坚的墓葬。但这一说法很快又被否定,因为孙坚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阀,虽然割据江东一地,实力异常雄厚,但是其本人从未称帝,更不可能以接近帝王的礼仪下葬。此时一个问题接踵而至,既然这座东吴大墓墓主人既非孙权夫人也非孙坚本人,那么它究竟属于谁呢?
真相总是距离我们一步之遥,正当此事陷入重重迷雾中时,一块特殊墓砖的出土,揭示了最后的答案。原来,在这座看似普通的墓砖上,居然刻着两个神秘的字体,后经解读发现,两个字分别为“孙”与“浩”。“孙浩”究竟是何许人也?考古专家们认为,“浩”通“皓”,“孙浩”即是“孙皓”,是东吴政权的末代皇帝。
孙皓是孙权的孙子,在继位之初曾一度励精图治,令国内政治、军事、经济有了稳步发展。可是到了后来,他开始沉迷于酒色并专于杀戮,这是国内朝政变得乌烟瘴气,君臣上下也开始离心离德。公元280年,西进派大兵攻破吴国建康,孙皓只能被迫投降,从此被封为归命侯,并在4年后于洛阳逝世。考古专家们对此进行了补充,认为孙皓墓内未发现尸骨情有可原,因为孙皓不可能被人从洛阳运送至南京,此墓只是一座“衣冠冢”。
谈到这里,小编不得不感叹,考古专家们果然是“国之重宝”。如果没有他们努力揭开东吴大墓之谜,想必这个秘密会永久埋没于历史之中,成为一个永久的谜团。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南京上坊出土“谜”一样魂罐,因墓志铭消失,墓主人是谁没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