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西汉初期宰相,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的开国功臣之一。年轻时的萧何,在秦朝的沛县当过县史,而恰好当时刘邦在沛县泗水做亭长,他俩在那个时候就已经是熟人了,在萧何眼里,刘邦是个爱讲大话的无赖。
秦朝末期时,陈胜举兵后,很多地方纷纷杀了当地的命官,起义以响应陈胜。刘邦这个亭长专负责送征召来的役徒去骊山陵工地干重活,路上要看紧这些役徒不让逃走。最后一次送役徒时,刘邦半途将役徒全部放走,说自己也要逃离了,没想到其中有十几个役徒愿跟着刘邦,于是刘邦就带着这十几个人,在县城外面找个地方藏了起来。
当时沛县的县令,也非常害怕,要么被人杀,要么自己带头起义。于是他跟萧何和时任狱官的曹参商量,但是萧何和曹参觉得就算这个秦朝县令举兵起义,大家也不愿意跟随他,听他命令。俩人就建议县令派人去找刘邦回来,一起举兵。县令听着也有道理,就派杀狗佬樊哙去找刘邦,回头一想又担心刘邦回来会节外生枝,决定先杀了萧何和曹参。
萧何和曹参收到风声后,立马走为上策,俩人赶紧翻越城墙逃离县城,投奔了刘邦。
萧何也就是从翻越城墙那刻开始,一直跟从刘邦打天下。人的一生,看你碰到过什么人,这个很重要;有些人会给你带来好运,而有些人不但帮不了你还会害了你。
萧何算是运气好的人,他遇到了刘邦。假如他遇到的是项羽,或者历史的命运就没那么幸运了。对于萧何这匹千里马来说,刘邦当上这个伯乐也是幸运的。
前202年,刘邦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一统天下,成立了汉朝,刘邦做了皇帝,也就是后世称为汉高祖。
史上记载,作为一个出身卑微且无赖放荡的刘邦,能一统天下,靠的是萧何一帮能人贤士的辅助。
当时刘邦刚当上皇帝,在一次酒宴中论成败时说: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可见,当时以初汉三杰著称的萧何、张良和韩信,也是西汉的开国功臣,这些人对刘邦是何等的重要。
然而,有难同当,有福不能同享,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是很正常的。刘邦当上皇帝后,处心积虑要防范臣子谋反叛乱。
汉七年,韩王韩信勾结匃奴,在太原谋发。刘邦率军三十二万远征,但是时值严冬,士兵作战力深受影响,被匃奴四十万骑兵包围。刘邦采用陈平计策,给冒顿单于的阏氏送礼,让她跟冒顿单于说情,刘邦才得以逃脱。
汉十年,韩信与赵地的相国陈豨串通谋反。刘邦再次亲征,平定陈豨叛乱。而韩信则被吕后和萧何合计杀死。跟着梁王彭越也谋反,被刘邦诛三族。
连二接三的功臣相继被杀,震惊了朝中大臣。黥布深感不安,不知哪天轮到自己,惊恐中起兵谋反。于是刘邦又亲自出马平定了黥布叛乱。
看到韩信、彭越、黥布等开国功臣接连被诛杀,萧何也知道自己处境危险,免不了会受到刘邦的怀疑。这时的萧何,更是如履薄冰,处处小心翼翼。
萧何由于献计吕后清除韩信有功,刘邦要 封他五千户的封地,并允许其增加五百士兵和一个都尉作为护卫。
自古以来,各朝皇帝对臣子的势力越大越是不放心的。刘邦也是如此,虽然要封赏萧何,但心里还是不放心的,怀疑之心越重。
当时,萧何身边的谋士提出忠告,皇帝的封赏不能要,自己还要拿出财物来资助朝廷军费开支,这样才免受皇帝的怀疑。萧何采纳了谋士的建议,辞退了刘邦的封赏,才度过了这一关。
刘邦率军平定黥布时,还不忘派人询问萧何的举动,了解萧何的心态。萧何的谋士知道这个消息后,对萧何说:“如果关中的百姓过于顺从你,刘邦绝对会起疑心的,这样的话,你就廉价收购农田囤积起来,让百姓怨恨你。”萧何听从了谋士的建议,大量低价购买了农田,搞得民怨天,个个骂他是贪官。
很快,刘邦就接到了告状书,召见了萧何。刘邦将告状书丢给萧何,问他是什么回事?强买田宅数千万,让他认罪。
萧何不慌不忙,反而替百姓求起情来:“长安城中的土地面积狭窄,希望将天子御苑上林苑向百姓开放,使百姓能耕种。”
这下麻烦大了,刘邦认为萧何收受了商人的赌赂,才会说这种话,于是下令将萧何收监。好在王卫尉主动站出来,为萧何辩护:“利用职权为百姓谋利是宰相该做的事,陛下怀疑接受商人的赌赂,欠妥;再说,萧何是宰相,陛下远征叛乱途中,如果萧何发动谋反,则关中早已不是陛下安身之所了,而萧何没有这么做。由此可见,萧何也不可能接受商人赌赂。”
刘邦听后,觉得有理,就放了萧何。直到孝惠帝二年,萧何在宰相位置上寿终正寝。
古代,伴君如伴虎,历朝历代宰相大臣能安全着陆的不多,能寿终正寝的除了要有超人的智慧,私欲不能太重,低调做臣是最好的为官之道。
萧何,没出道之前就认识了刘邦,对刘邦的性格为人处世之道当然了如指掌,俩人就是同穿一条裤子过来的。正如萧何了解刘邦一样,刘邦更摸透萧何有几斤几两。
刘邦举兵起义,学的是陈胜揭竿而起,乱世时代,秦始皇这么大的朝廷都被掀翻,你说刘邦不怕吗?当然怕!他不想历史在他身上重演,他不得不没有疑心,时刻留心臣子的一举一动,不断削弱其权力,哪怕是开国功臣都不例外。
刘邦到了后期,他不能不为他皇帝的宝座安稳考虑,同时也要为太子顺利接任着想,清除一批有异心、势力庞大的集团。
萧何作为宰相,他很清楚,既要帮助刘邦处理好国家政务,又不能让刘邦感到他存在威胁,这样就必须做到不争权不结党。萧何做到了,封田不敢要,民怨愤天支持率低,这点很让刘邦放心,才不至于杀掉他。
萧何的做人处世之道,有一点非常值得现代人学习,示弱的做法,让他取得了刘邦的信任。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刘邦接二连三杀功臣,萧何赶紧做了一件民怨愤天的事,却深得刘邦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