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仪礼》中提到了“妇人有三从之义”;《周礼》中提到了“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从四德”,是古代对于女子的最苛刻要求,在辛亥革命将中国从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之前,很少有女性能冲破这个束缚。但早在近2000年前,就有一位特立独行者不在意这些对女子的苛刻要求,他甚至要求自己的妻子穿短裙,这个人就是新朝皇帝王莽。
01
近些年来穿越题材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一般肆意增长,在相关规定出台禁止影视剧有穿越桥段后,仍旧有很多网络小说以穿越为基本架构来写作故事,如我们熟悉的《庆余年》、《知否》等原书主人公都是穿越到了一个架空的朝代,只是在改编成影视剧后后去掉了穿越的部分。可穿越真的存在吗?对于这一点科学家们早有定论:起码以人类现在的科技水平,做不到穿越。
▲电视剧《庆余年》男主角剧照
不过这并不影响穿越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以穿越为题材的作品也常常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大部分是虚构的,历史上却真的有些人仿佛是穿越时空回去的人一样,有着相当超前的思想和行为,这些人同样被人们戏称为“穿越者”。在这些“穿越者”中,最为位高权重的就要属西汉权臣王莽了。
▲西汉大朝正宫未央宫
王莽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正面人物。他出生于当时权倾朝野的外戚王家,家族中先后有9人封侯,有5人曾经担任过“三公”之一的大司马一职。显赫了几代的家族内部自然会养出许多纨绔子弟,不过王莽少时却并不与同辈的顽固之人同流合污,而是勤谨好学,谦恭简朴。他也认真孝顺母亲,照顾寡嫂,抚育兄长留下的孩子,因恭敬和孝顺声名远扬,成为时人眼中的道德楷模之一。
▲王莽剧照
汉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24岁的王莽入朝为官,对身居大司马之位的伯父尤其恭敬谦和。在伯父过世后,他被当作家中的顶梁柱培养,也得到了成帝极高的评价。因此,在30岁时他就身居王侯之位,兼任多个天子近职,并在朝廷内部和民间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接替大司马之位,时年仅38岁。此后王莽愈加克己复礼,生活简朴,善待四方名士。
02
王莽早年的人生可以说是古代成功人士的典范,当时很难有人想象得到他会走上一条篡位夺权之路。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太后王政君在当天摆驾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在太后的支持下,此前被罢免的王莽再次担任司马之位,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所有政务都由王莽代理。王莽的野心也在手中权柄日益增加时暴露了出来,他开始擢拔自己的亲信,贬黜与他不同心的大臣。
▲王莽剧照
在王莽的精心策划下,朝廷很快成为了他的一言堂,连儿子不支持他的举措都被他毒杀,并借此机会诛杀了汉平帝外戚卫氏全族,牵连者甚广。通过网罗学者,歌颂天下太平,以重金诱惑匈奴等外族朝贺等方式,王莽逐渐塑造起自身“圣人”的形象。汉平帝病逝后,王莽拥立仅两岁的孺子婴为帝,当时他已经被称为“摄皇帝”。之后不久,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逼迫孺子婴禅让,正式登上了皇位,开创了皇位继承的篡夺先例。
▲王政君剧照
建立新朝后,王莽推行了一系列惠民政策。这些政策在我们如今看来无不有极强的熟悉感,因为它们一反传统封建习俗,反倒是在某些方面与现代的制度十分相似。例如他改革了币制,不再用昂贵的金银作为货币,改用精美而不足值的货币为一般等价物,这十分类似于现在的硬币;除此之外,在经济尚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他居然提出了“计划经济”,由国家来负责评定物价和调节市场。
▲王莽改革时推行的钱币
此外,作为一名出身世家的贵公子,王莽意外地仇视农奴制,在他即位之后便禁止了所有奴隶买卖,希望能够让农奴制自然消亡;另外他还实行了土地国有制,禁止私人买卖土地,这也和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几分相似;更让当时的人惊讶的是,王莽要求妻子穿短裙大方待客,这在当时女子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时代这是无法想象的。
▲王莽剧照
不过,对于众人对王莽是否是“穿越者”的说法,专家倒是发表了看法:穿越之说只是对王莽的诸多政策和行为与现代十分接近的调侃之言,其实这一切都有历史的巧合性在里面,纯属巧合而已。在民众普遍尚未开化的年代,仿社会主义政策、公有制都是无法推行下去的,这也是新朝期间天下大乱,这个政权仅仅存在了15年时间的原因。
结语
赵翼在《论诗五首》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风云人物,他们往往顺应时代需要而生,又因与历史潮流相悖而消亡,王莽正是西汉末年的风云人物代表。然而无论曾经有多大成就,如果不顺应历史发展的自然趋势,都难逃败亡一途。
参考资料:
《仪礼》
《周礼》
《论诗五首》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王莽提出“计划经济”,他真是“穿越”了?专家:都是调侃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