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历史上的今天:120年前清廷设立农工商总局,之后开了北京动物园

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记者 彭高峰)1898年8月21日(距今120年),清廷在北京设立农工商总局,这是戊戌变法新政之一。派道员端方、徐建寅、吴懋鼎管理,赏三品卿衔。各省设立分局,各省府州县皆立农务学堂,广开农会,刊农报,购农品。农工商学事宜,一体举办。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士、农、工、商四民制度的划分作为当时国家的基石贯穿始终。清廷此时打破传统四民分类管理,将农、工、商并列总办并建立由上至下的行政管理及教育培训系统,是旨在以覆盖全国的官方力量,以更有效率的行政组织动员能力支持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务实求富强。当时的农工商总局大约相当于半个经济贸易部职能,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农工商事业跨越大发展的真正起点。

其中,距今已有109年历史的北京动物园就是这次改革的延续性成果之一。该园前身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建成的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当时被称为“万牲园”。至1906年全部建成并对外开放,门票售价为铜元八枚,孩童、跟役减半。如需到动物园和植物园参观要另买票,动物园票价为铜元八枚,植物园票价为铜元四枚。

上图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建成的清农工商部农事试验场,当时被称为“万牲园”

延伸阅读:士、农、工、商四民制度

士、农、工、商是自古以来国家的基石

所谓四民,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四种公民,即士、农、工、商,除此以外,还存在许多“贱民”,他们比四民阶层更低,归为“贱籍”阶层。四民是古代中国政府对于平民职业的基本划分,同时它亦是国家百姓的总称,可以说,四民就是国家的基石。

四民制度起源于管仲,是他在齐国进行变法改革的一部分

“四民”一词最早出现在《管子》,其文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士农工商谓之四民,其说始於管子。”顾炎武认为,齐国丞相管仲最先提出“士农工商”说,所以四民制度起源于管仲,而这也是目前最普遍的说法。管仲在齐国进行变法改革,“四民”制度是变法中的一部分,而这也被认为是四民制度的首次实践。

管仲的“士”不是读书人,而是军士

不过必须要说明的是,管仲所提出的“士农工商四民者”,与后世的“士农工商阶层”是完全不同的。首先,管仲所提出的四民当中的“士”,不是读书人,而是军士。其次,管仲的这一政策是将国民分为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并按照其各自的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这里的划分只是职业上的不同,并没有尊卑之分。管仲认为“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这是说四民都是国家基石,不可或缺。

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胡宇春

同步分发“华闻之声”公众号、“华闻之声全媒体联播网”聚合媒体

历史上的今天:岳飞大破拐子马,敌军闻风丧胆退出临颍

父亲摔亡2岁半亲生儿子,拍视频的见死不救也可能是同谋

狗绳绊倒老人前当事女孩被挣脱,弟弟说姐姐看到别人说她,她害怕

句句精辟,穿透扎心:黄安发文戳穿美国梦的八大谎言

你不了解的快递价格:深圳货都拉到义乌去发,他们正在混战到底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历史上的今天:120年前清廷设立农工商总局,之后开了北京动物园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