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隆中对暗藏阴谋,刘备与诸葛亮唱“双簧”,耍的历史学家团团转

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诸葛亮穷其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段佳话真的如历史记载的那样,单纯又惹人喜爱吗?

唐代大诗人杜甫读完三国史后,曾忍不住赋诗赞扬说“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作为知名度很高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与刘备成为后世君臣的典范。常言道“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身处乱世的枭雄刘备,岂能是仅仅依靠“仁德”混迹天下。刘备的雄心与诸葛亮的野心,早在“隆中对”时,便已表露出来。

“三分天下”:刘备借诸葛亮的嘴巴表达内心的想法

刘备早就看曹操、袁绍、孙权这些天下豪杰不爽。一门心思盘算着窃取天下,从纷纷乱世中分的一杯羹。随后,一个默默无名且野心很大的刘备,一个无人问津又想飞黄腾达的诸葛亮。两人因为机缘巧合下相遇,纵论一番天下大势。刘备觉得孔明小伙非常不错,有野心有干劲,所以便想方设法拉他入伙。

刘备假借登门问计为名,通过循循诱导的方式怂恿诸葛亮。刘备何许人也,水晶耗子琉璃猫,能哭能笑能说会道,刚刚成功拉拢关羽和张飞入伙,再拉拢一个诸葛亮也绝非难事。诸葛亮毕竟年轻,经不住刘备一番忽悠,便滔滔不绝地分析起天下大势。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节选)

诸葛亮向刘备分析目前的形势是:曹操已经扫除袁绍,完成北方大一统,将汉献帝玩弄于股掌间,以皇帝名义发号召令,又有百万精兵伺机南下。江东地区有长江天堑,足以抵挡百万雄师,江东是阀门贵族的集聚地,社会关系极其复杂,孙氏父子经营多年,一时半会难以拿下。刘备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巴蜀一带。

熟读过“隆中对”的朋友,不妨稍微回想一下。它根本算不上高深精妙的策论,不过是诸葛亮就事论事,把天下的基本形势作简单的复述而已。关于具体该怎么办,诸葛亮并没有给出具体明确的答复。但是诸葛亮因“隆中对”获得刘备的极大赏识,究其原因“三分天下”就是刘备内心的想法,不过是借诸葛亮的嘴巴说出来而已。

刘备比诸葛亮更先想出“三分天下”

刘备的高明之处便是“装傻示弱又爱哭”,所以他是个心机很重的男人。这种人往往会将内心的想法藏得特别深,包括“三分天下”的想法,刘备远比诸葛亮想得早。

刘备的前半生,过着四海为家的日子,四处瞎逛荡也没混出点名堂。三顾茅庐时,他已年近半百。如此经历丰富、又见过大世面的人物,哪里会对天下大势表现得蒙昧无知。

早年投军参加镇压黄巾军,因为立过芝麻大点的小功,做过一段时间的县令。又曾参与过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与孙坚、公孙瓒、袁绍等人都有一面之缘,况且刚刚还被曹操收拾一顿,他岂能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诸葛亮纵是天下奇才,他并没有直面过天下豪杰,哪里能有刘备更加了解天下的状况。所以,诸葛亮的分析虽然不够深入,但说到刘备的心坎儿。“三分天下”在刘备心中萌发已久。

诸葛亮是刘备的代言人

自从遇上诸葛亮后,刘备变得非常依赖他。此事曾一度惹得关羽和张飞十分不满。刘备为何宁愿疏远结拜兄弟,也要与半道投奔的孔明厮混一起。原因很简单,因为诸葛亮已经成为刘备的代言人。很多刘备不方便说的话,诸葛亮十分自然地帮他讲出来。

比如,诸葛亮痛斥曹操孙权都不是明君圣主,只要刘皇叔才是真心“匡扶汉室”的忠臣;比如关羽和张飞以“兄弟”关系对待刘备时,诸葛亮可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君臣的角色。若是能够领悟到这层含义,再看三国历史便会容易很多。蜀汉很多事儿,表面上是诸葛亮所做,背地里却是刘备授意。包括后来,君臣二人唱“借荆州”的双簧,不仅东吴拿他们没办法,连后世历史学家也被耍得团团转,极力褒奖他们是明君圣主。

以“匡扶汉室”为名,行“三分天下”之实

最好的证明便是:曹丕篡汉称帝后,刘备火急火燎地跟着称帝。不要忘了,此时汉献帝尚且健在,只不过被贬为“山阳公”。到此,隆中对暗藏的阴谋全盘显露出来,也宣告蜀汉“匡扶汉室”的泡沫,彻底破碎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隆中对暗藏阴谋,刘备与诸葛亮唱“双簧”,耍的历史学家团团转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