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大唐国都,不少人首先想起的是位于关中的长安,然而,其实唐朝并非只有一座都城,位于河南西部的洛阳,也曾经是唐朝的权力中心。今天的洛阳,已经成为了一座繁荣的大都市,而在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都能找到一些唐朝的痕迹。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就是位于洛阳市中心的一座唐朝风格建筑,在它的背后,还有不少大唐帝国的往事。
洛阳市中心的应天门北广场总是热闹拥挤,除了锻炼休闲的市民外,很多游客也会来这里打卡,不少第一次来的朋友都会看见广场北方有一座“蒙古包”,并且感到十分疑惑。其实,这座建筑跟蒙古一点关系都没有,反而是代表着纯粹的唐朝风格,并且背后有着非常辉煌的历史——女皇武则天的皇座就位于其中。
唐朝建立后,定长安为国都,而将东边的洛阳作为陪都(称其为东都),洛阳也一直都是唐朝的一线城市。武则天登基后,为了减少长安城内守旧势力的影响,决定将都城迁往洛阳,并将其改名为神都,洛阳正式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权力中心。为巩固权力,加强统治,武则天对洛阳进行了改造,建设了大量皇家宫殿,而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紫微城正殿——明堂。
历史上的明堂比现在洛阳城中的仿制品还要高大雄伟,完全不像现在的蒙古包造型,而是在唐朝宫殿建筑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像天坛一样的上部结构,堪称唐朝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在之后的历史中,明堂和其他唐朝宫殿一样被毁,仅留下资料记载。当代洛阳在复建明堂时,做了非常大幅度的简化,这座建筑从外部看来几乎没有唐朝建筑的特征,所以才会让人产生“蒙古包”的印象。
虽然明堂的外部结构被大幅度简化,内部却是金碧辉煌,采用了大量金色的装饰,尽显大唐帝国的繁荣与强盛。可以想象,当年女皇武则天就是在这样的殿堂中,与满朝文武共商大计。
名堂的中轴线上,是皇帝的宝座,背后是金光闪闪的屏风。这样的宝座不仅可以远远欣赏,游客还可以付费坐上龙椅,体验一下大唐国君的豪迈。
明堂的门外,是壮观的应天门,也是当年洛阳城宫城——紫微城的正门。现在我们看到的应天门也是近年来复建的,比起简化版的明堂,似乎还要壮观不少。
当然,明堂内也并非完全没有唐朝真迹,在龙椅所在楼层的下方,可以观看被埋在地下的唐代明堂的基础工程,而上方的木质结构,则已经荡然无存。在游览了明堂后,我不禁觉得非常遗憾,唐朝宏伟的宫殿建筑若是能够保存下来,那该有多震撼人心,无奈长安与洛阳的唐代宫殿群都没有能够幸存,我们只能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弥补历史的缺憾。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洛阳市中心有一座“蒙古包”,外观看似朴素,其实大有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