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国家相册第一季

国家相册第一季

国家相册第一季

“国家相册”是依託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而打造的微纪录片栏目,中国照片档案馆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照片档案馆,已收藏1892年以来的珍贵照片1000多万张,其中凝固着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成为记录国家历史的珍贵典藏。

“国家相册”的第一期“胜利的日子”于2016年9月2日推出,在网际网路、电视台、移动端、户外萤幕等平台同步传播。

2018年10月,新华社《国家相册》栏目组与北京市心目助残基金会、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开展公益合作,由志愿者将《国家相册》微纪录片配置视觉讲述辅助音轨,製作成适合视障人群的版本,无偿向视觉障碍人士提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国家相册 
  • 製作单位:新华社
  • 播出时间:每周五
  • 播放时长:5分钟

剧情简介

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1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新华社微纪录片栏目“国家相册”的第一期“胜利的日子”于2016年9月2日推出,在网际网路、电视台、移动端、户外萤幕等平台同步传播。
国家相册第一季
走进中国照片档案馆,就打开了一部国家相册,这里收藏了1892年以来的珍贵历史影像,是中国馆藏量最大的国家照片档案馆。作为新华社精心打造的微纪录片形态可视化全媒体产品,《国家相册》首次带着镜头走近这些老照片,把影像讲述与三维特效结合,打开那些被浓缩的人生、被摺叠的时代,细述那些鲜为人知的人与故事。

讲述人

陈小波:新华社领衔编辑、“新华典藏”执行主编、“口述新华”执笔人、新华社微电影《红色气质》讲述人、新华社展览执行策展人。

分集剧情

第1集:胜利的日子
  “胜利的日子”是《国家相册》栏目首集微纪录片。摄影师王小亭拍下日军轰炸后上海车站的场景:炸飞的躯体、孩童的哭泣,它们与日本侵略者其他罪行一同成为不能忘却的记忆。日本投降、东条英机被送上绞刑架等照片也收入片中,它们与于肇拍摄的瀋阳审判影像一起印证“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真理,成为见证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注脚。
第2集:一个不能少
  1949年至1969年,中国先后四次扫盲。那时,到处都是学文化的景象,还有儿子教老子识字的趣事。战士祁建华发明“速成识字法”,让人30天学会3000多汉字;全军运动会赛跑不用发令枪,谁先写出规定的字谁起跑。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曾亲自教小八路识字……半个多世纪的努力使我国文盲率由80%降至6.72%,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史的杰出贡献。
第3集:奥运与国运
  奥运与国运紧密相连。在国家衰败沉沦的黑暗年代,不知有多少悲壮的勇士淹没在了历史尘埃之中,比如创造全国纪录、主演过电影、会开战斗机的传奇英雄符保卢,比如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杰出运动员吴传玉。 我们挖掘这些鲜为人知的名字背后的故事。中国的奥运之路从来不是一条坦途,中国人正以日益成熟的大国胸怀走向未来。
第4集:血染的黎明
  9月30日是烈士纪念日,我们推出两组鲜为人知的老照片。一组记录了一位烈士从受审判到就义的全过程。另一组,拍的是着名的渣滓洞烈士。自革命战争年代以来,2000多万烈士为国捐躯。而最让人叹惋的,是那些倒在黎明之前的英雄。一个尊崇英烈的民族,才是有血性、有希望的民族。那些以鲜血染红旗帜、以生命点亮共和国黎明的人,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第5集:翻身的日子
  每逢国庆,人们就会回望半个多世纪前那段沸腾的日子。一组罕见的老照片,让人们通过“曹大胆”,看到历史上从未见过的中国——普通农民和国家主席一起站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那时的中国,战乱未休,灾荒不断,远不是太平盛世,但“曹大胆”们却拥有了上千年来中国农民不曾享有的生活。那是怎样的一段日子?请随我们一起回溯“翻身的日子”。
继续看6-10集
选集
选集
(参考来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国家相册第一季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