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主先生在中国
《民主先生在中国》是贝淡宁所着的书籍,由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于2009年2月出版。
基本介绍
- 书名:民主先生在中国
- 又名:关于人权与民主, 东方与西方的看法是……
- 作者:贝淡宁 (Bell, Daniel)
- 原版名称:East Meets West—Human Rights and Democracy in East Asia
- 译者:孔新峰 / 张言亮
- ISBN:9789866723179
- 页数:448
- 定价:380 TWD
- 出版社:左岸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出版时间:2009-2-9
- 装帧:平装
内容简介
对中国与东亚的人权问题、民主的横向移植、西学中用与中国式民主有兴趣的读者。
自由主义民主是不是一个普世的理想?「亚洲价值」的拥护者们把它看作西方经验的独特产物,并且认为西方强权不应该把人权与民主强加于亚洲国家之上。
对此,西方自由民主主义者们的惯常回应,乃是质疑亚洲批评者们的动机,指责亚洲国家领导人只想藉此为其侵犯人权的行为以及威权统治张本。贝淡宁在这部着作中,通过一位美国民主主义者德谟(Demo)与三位东亚批评者之间的对话,试图在关于人权与民主的各种极端性国际争论中寻找中道。
对假借「亚洲价值」之名,行威压之实的行径,贝淡宁予以批评;但是他同时关注东亚的文化传统以及当代东亚知识份子的贡献,从中汲取有益资源,进而阐明那些来自东亚,对西方式自由民主的强有力挑战。本书採用「对话录」形式。
在第一部分,贝淡宁藉助丰富多彩的事例,显示有必要考虑东亚在人权和民主方面的观点。第二部分则是德谟与新加坡资深政治家李光耀之间的一场虚拟对话,检视了支持与反对在新加坡实行西方式民主的理由。第三部分,对一种尚未实现且与西方式自由民主有着合理差别的儒家式政治制度展开讨论。
这种鲜明捍卫东亚对西方式自由民主的挑战是引人深思的,它将激起政治理论、亚洲研究以及国际人权研究者的兴趣和争论。
自由主义民主是不是一个普世的理想?「亚洲价值」的拥护者们把它看作西方经验的独特产物,并且认为西方强权不应该把人权与民主强加于亚洲国家之上。
对此,西方自由民主主义者们的惯常回应,乃是质疑亚洲批评者们的动机,指责亚洲国家领导人只想藉此为其侵犯人权的行为以及威权统治张本。贝淡宁在这部着作中,通过一位美国民主主义者德谟(Demo)与三位东亚批评者之间的对话,试图在关于人权与民主的各种极端性国际争论中寻找中道。
对假借「亚洲价值」之名,行威压之实的行径,贝淡宁予以批评;但是他同时关注东亚的文化传统以及当代东亚知识份子的贡献,从中汲取有益资源,进而阐明那些来自东亚,对西方式自由民主的强有力挑战。本书採用「对话录」形式。
在第一部分,贝淡宁藉助丰富多彩的事例,显示有必要考虑东亚在人权和民主方面的观点。第二部分则是德谟与新加坡资深政治家李光耀之间的一场虚拟对话,检视了支持与反对在新加坡实行西方式民主的理由。第三部分,对一种尚未实现且与西方式自由民主有着合理差别的儒家式政治制度展开讨论。
这种鲜明捍卫东亚对西方式自由民主的挑战是引人深思的,它将激起政治理论、亚洲研究以及国际人权研究者的兴趣和争论。
作者简介
贝淡宁
活跃于当今政治哲学舞台上的一位中青年学者,也是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自称为自由主义的社群主义者,因试图在社群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而备受学界瞩目。熟悉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和思想,在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在纽约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史丹福大学等着名大学做过研究员。
同时对东亚文化也颇有造诣,曾经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能够熟练运用法语、英语和国语进行交流和写作,可以阅读西班牙语和古代汉语。本书即为他在这些不同地域文化间穿梭的产物。
活跃于当今政治哲学舞台上的一位中青年学者,也是社群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自称为自由主义的社群主义者,因试图在社群主义与政治自由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而备受学界瞩目。熟悉西方政治哲学传统和思想,在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哲学硕士、博士学位,在纽约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在普林斯顿大学、史丹福大学等着名大学做过研究员。
同时对东亚文化也颇有造诣,曾经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和北京清华大学。能够熟练运用法语、英语和国语进行交流和写作,可以阅读西班牙语和古代汉语。本书即为他在这些不同地域文化间穿梭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