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史记
《中国经典:史记(少年版)》为少年版中国经典的后续品种,是呈现我国古代优秀典籍的通俗读本,选择有代表性的古代优秀文史读物,进行详尽解读,并从历史典籍中选择适当的历史故事,进行符合现代读者阅读的演绎,有助于读者深入理解这些典籍,是古典文学爱好者和青少年阅读古代典籍有益的助读作品。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经典:史记
- 出版社: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 页数:338页
- 开本:16
- 作者:张强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中国经典:史记(少年版)》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着作,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着作,《史记》作为第一部传记文学的确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
图书目录
毁誉参半的秦始皇
陈胜大泽乡反秦
虽死犹荣的英雄项羽
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
兴汉第一功臣萧何
运筹帷幄的张子房
一代大军事家韩信
黥布複杂多变的人生
安邦定国的陈平
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
儒生郦食其和陆贾
奉公执法的张释之
持节云中的冯唐
刚正不阿的诤臣汲黯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飞将军李广
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直不疑的肚量
似忠大奸的儒生公孙弘
汉代纵横家主父偃
窦婴、田蚧及灌夫
韩安国官场沉浮记
万石君的家风
汉代酷吏张汤
淮南王刘长、刘安谋反
汉代开国皇后吕雉
汉代初期的四位太后
一心为主的田叔
知恩图报的栾布
汉代大侠郭解
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
商人吕不韦的政治投资
甘茂和甘罗
蒙恬和蒙毅
秦国政治改革家卫鞅
法家韩非之死
秦国客卿李斯
卧薪尝胆的勾践
赵氏孤儿大报仇
伍子胥为父兄复仇
急流勇退的范蠡
世外高人鲁仲连
文武双全的司马穰苴
孙武、孙膑和吴起
乐毅率燕攻齐
田单大摆火牛阵
齐国公子孟尝君
赵国公子平原君
魏国公子信陵君
楚国公子春申君
纵横家苏秦和张仪
廉颇与蔺相如
刺客豫让和荆轲
滑稽者的人生智慧
一代神医扁鹊
爱国诗人屈原
后记
陈胜大泽乡反秦
虽死犹荣的英雄项羽
汉王朝的缔造者刘邦
兴汉第一功臣萧何
运筹帷幄的张子房
一代大军事家韩信
黥布複杂多变的人生
安邦定国的陈平
名将周勃、周亚夫父子
儒生郦食其和陆贾
奉公执法的张释之
持节云中的冯唐
刚正不阿的诤臣汲黯
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
飞将军李广
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直不疑的肚量
似忠大奸的儒生公孙弘
汉代纵横家主父偃
窦婴、田蚧及灌夫
韩安国官场沉浮记
万石君的家风
汉代酷吏张汤
淮南王刘长、刘安谋反
汉代开国皇后吕雉
汉代初期的四位太后
一心为主的田叔
知恩图报的栾布
汉代大侠郭解
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
商人吕不韦的政治投资
甘茂和甘罗
蒙恬和蒙毅
秦国政治改革家卫鞅
法家韩非之死
秦国客卿李斯
卧薪尝胆的勾践
赵氏孤儿大报仇
伍子胥为父兄复仇
急流勇退的范蠡
世外高人鲁仲连
文武双全的司马穰苴
孙武、孙膑和吴起
乐毅率燕攻齐
田单大摆火牛阵
齐国公子孟尝君
赵国公子平原君
魏国公子信陵君
楚国公子春申君
纵横家苏秦和张仪
廉颇与蔺相如
刺客豫让和荆轲
滑稽者的人生智慧
一代神医扁鹊
爱国诗人屈原
后记
后记
写这本书不容易,首先要忠于《史记》。《史记》是中国第一部通史,是司马迁的呕心沥血之作。他採用了大量的史料,有的史料至今流传。两相对比,当知司马迁对许多史料是有选择和剪裁的。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应如何看待大量存在的异文?我个人的认识是,既然以“史记”命名,自然是应该忠实于《史记》,应以司马迁的叙述为準。
本以为,像这样的普及读物很容易编写。其实不然,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由质到文的时代,春秋战国以来又是质文并存的时代。从大的方面讲,秦国尚质,关东六国尚文,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纷繁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话语表达。具体地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相互交往时,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的士大夫交往,需要有说话的艺术,这种含而不露的话语系统,不符合今天的表达习惯。考虑到这些因素,本书在编写时儘量照顾到今人的阅读习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改动。本来,希望这本书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遗憾的是,学生季孟瑶对我的意图理解出现一些偏差,最后只好由我一人完成。儘管如此,还是要感谢季孟瑶前期作出的努力。
往事如烟,要感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陈文瑛女士,没有她的催促,不会有这本书。最后,衷心地希望读者能从这里了解《史记》,关心我们优秀灿烂的文化。
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应如何看待大量存在的异文?我个人的认识是,既然以“史记”命名,自然是应该忠实于《史记》,应以司马迁的叙述为準。
本以为,像这样的普及读物很容易编写。其实不然,司马迁生活的时代是一个由质到文的时代,春秋战国以来又是质文并存的时代。从大的方面讲,秦国尚质,关东六国尚文,当然也不是绝对的。一个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纷繁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话语表达。具体地讲,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相互交往时,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的士大夫交往,需要有说话的艺术,这种含而不露的话语系统,不符合今天的表达习惯。考虑到这些因素,本书在编写时儘量照顾到今人的阅读习惯,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作一些必要的改动。本来,希望这本书由我和学生共同完成。遗憾的是,学生季孟瑶对我的意图理解出现一些偏差,最后只好由我一人完成。儘管如此,还是要感谢季孟瑶前期作出的努力。
往事如烟,要感谢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陈文瑛女士,没有她的催促,不会有这本书。最后,衷心地希望读者能从这里了解《史记》,关心我们优秀灿烂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