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少儿不宜

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少儿不宜

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少儿不宜

《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少儿不宜》精选了80后代表作家郑小驴的《少儿不宜》《和九月说再见》《七月流血事件》《我略知她一二》《坐在雪地上张着嘴》《白虎之年》等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刻画人物颇具功力,故事叙述有声有色。《少儿不宜》文风沉郁顿挫,具有知识分子的传统担当和悲悯情怀。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少儿不宜
  •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页数:293页
  • 开本:32
  • 品牌:安徽文艺出版社
  • 作者:郑小驴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39646411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少儿不宜》精选了80后代表作家郑小驴的《少儿不宜》《和九月说再见》《七月流血事件》《我略知她一二》《坐在雪地上张着嘴》《白虎之年》等十五篇中短篇小说,刻画人物颇具功力,故事叙述有声有色,文风沉郁顿挫,具有知识分子的传统担当和悲悯情怀。本书由80后着名代表作家郑小驴着。作者借本书来抒发自己对于少儿问题的一些看法以及一些想法。

作者简介

郑小驴,原名郑明。1986年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华群村,2007年在大学期间开始尝试写小说并发表。在《十月》、《青年文学》、《山花》、《上海文学》、《江南》、《清明》、《西湖》、《创作》、《黄河文学》、《文学界》等刊物发表小说等作品三十余万字。有作品入选年度小说、诗歌选本,被《作品与争鸣》、《中篇小说选刊》、《文艺报》等转载和评论,是80后实力派农民作家。

媒体推荐

郑小驴的小说富有痛感,有心灵的紧张、沉重、燃烧,有土地和历史的坚实依託,离哀而不伤的诗学大道已不远。
——韩少功
1986年出生的郑小驴有才气与灵气,他比一般作家,有着更清晰的文学史传承,作品中也贯彻着他独特的生活经验和精神立场。这几年,他写作了一大批在风格、写法和精神特徵上都引人注目的作品,值得认真研究。
——谢有顺
郑小驴是懂小说,写小说的天才,他懂小说的密码,同时不附和世事的喧嚣,深知文学金线的标準在哪。
——阿乙

图书目录

疏远时尚,亲近经典(贺绍俊)
少儿不宜
少儿不宜
和九月说再见
七月流血事件
我出生了,但
弥天
我略知她一二
犯忌
让所有猪都活着
坐在雪地上张开嘴
骑白虎旅行
秋天的杀戮
白虎之年
与一具薄皮棺材有关的
青春祭
少年与蛇
望下去是地球
归去来
蛮荒
最后一个道士
等待掘井人

序言

“80后”作为一个专门的文学词语,自然是特指出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一批年轻作家的文学写作。郑小驴当然属于这一範围之内,然而如果我们想当然地把郑小驴的小说当成“80后”文学来阅读的话,很可能我们反而读不出小说的独特价值来。因为“80后”这个词语已经被媒体固化一种时尚化的词语,特指“80后”文学中那些能够引起媒体兴趣的时尚元素,特指“80后”中的被明星化的作家,“80后”文学作为一个特定词语流行了十来年,却也对广大读者误导了十来年,甚至我们一些不认真读书思考的专家学者也跟在媒体的背后走,把“80后”文学当成一种时尚化的文学来研究。事实上,“80后”逐渐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一支最富生机的力量,他们远不是所流行的“80后”文学那幺单调、时尚、浅薄。因此,强调郑小驴是一名“80后”,也是为了校正“80后”文学这个词语在大众中已形成的印象。
疏远时尚,亲近经典,这是郑小驴文学写作的最鲜明的特点,也是他最可贵的精神品格。
“80后”成长在新的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系统和生活方式都发生的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多少带有新新人类的特徵,他们在崇拜时尚的文化语境中完成他们的成人礼,这决定了他们是追逐时尚的。郑小驴儘管也是“80后”,但他对时尚保持着警醒和疏远的姿态。因此他的小说基本上不是许多“80后”所痴迷的青春写作,青春写作是“80后”被时尚化的产物,似乎也培育了庞大的“80后”拥趸。青春写作如今在文学图书市场占有可观的份额,消费对象基本上是“80后”以及更年轻的读者。但充斥在图书市场的青春写作,绝大部分都是浅薄的读物,时尚化的青春写作也许是新世纪的一场文学悲剧。它败坏了一代年轻人的审美口味。郑小驴的内心却驻扎着文学精神,他知道时尚是一道腐蚀剂,因此他疏远时尚,而是对历史和知识感兴趣,对时尚背后的黯淡的现实感兴趣。他所感兴趣的东西恰恰是能够构成文学质地的原材料。
亲近经典体现在他以文学精神为标準,不拒绝中外文学一切有益的养分。从他的作品里,总是能感觉到各种文学经典的影子在他的笔下隐隐地跳动着。显然他读了很多的书,他不像有些“80后”断然以彻底否定的态度对待过去的文学传统和文学经典,因此他的写作与传统以及经典连线上了,他就能够站在一定的文学高度去处理自己的现实经验。从他的小说叙述里,我们可以发现,郑小驴决不像有些作家那样匍匐在地下,陷在现实的泥淖里,他的心是飞翔着的,他的精神是特立独行的。他是一个思想的叛逆者。
另外,他虽亲近经典,但并不迷信经典;他虽从经典中吸取养分,但他不被经典牵着鼻子走,因此在“80后”作家群体中,他像一个另类。大多数的“80后”作家并不是时尚写作,事实上,时尚写作有一两个郭敬明就足够了,真正追求文学的“80后”还是会与时尚保持距离,依旧延续着文学的传统。郑小驴走的是延续文学传统的道路,但他在学习和延续的过程中总是让思想上的叛逆保持着张力,他的叛逆精神就像是一张绷紧了的弓,随时都有可能让弦上的箭射将出去。
假如觉得箭的比喻还能成立的话,那幺,对于郑小驴来说,就有一个标準目标的问题。他其实一直在寻找文学的目标,他的笔下涉猎的有悲悯和反思以及一些当前依然属于禁忌和敏感的话题。苦难也是他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因素。郑小驴来自湖南乡村,乡村的童年记忆多少都与苦难有关。他用苦难调和出了他的小说底色:阴郁、滞重。但他的青春气息和叛逆精神并没有被苦难压抑住,因此在阴郁和滞重的底色上经常会跳蕩出阳光般的亮色。这是郑小驴带给我们的一种对苦难的特别处理。中华民族近一百年来遭受的苦难太多了,有着沉重的历史思想负担,因此苦难也就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母题。事实上,郑小驴书写苦难不仅是在书写自己的体验,也是在书写他对文学经典和社会自我认知的理解。郑小驴处理得很好,他没有跟在前辈作家的后面学步。尤其难得的是,苦难母题自新时期以来,逐渐蜕变成一种道德豁免权的通行证,仿佛只要给人物穿上苦难的外衣,就具备了精神上的优越感,一切行为都可以绿灯放行。而在有些小说中,苦难不过是作家的精神咖啡,他们关于苦难的叙述透出他们品尝咖啡时的精神满足。又比如湖南乡村的神秘文化,是郑小驴瞄準的另一目标,他愿意戴上乡村神秘文化的眼镜去观察世界。但是我们也从中看到一个迷惑不定的郑小驴,他有一篇小说的主人公叫作游离,游离不妨看作是作者的自我写照,他行走的人生的道路上,他对自己走向何方还不确定,但他没有停止行走,也没有停止寻找,他在寻找更多的目标,更大的目标。
可以说,郑小驴是一位虔诚的文学探索者,虽然他还有不成熟之处,但他在探索中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坐标。这本小说集《少儿不宜》收入了郑小驴近些年来创作的十余箇中短篇小说,我相信读者会在阅读中获得某种惊喜,因为小说中的异质性非常突出,这也有理由使我们对郑小驴的未来充满期待。郑小驴说过这幺一段话:“写作终究是件漫长的事情,就好比马拉松赛跑,80后这一代里,是曾有过一批人跑得很快,但是我想文学并不是百米冲刺,拼的是耐力和能否熬得住一万米过程中的寂寞。我想我还在路上,并将永远在路上,而文学,本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事。”
我对他充满期待。
(贺绍俊,男,1951年9月16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瀋阳师範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曾任文艺报社常务副总编辑、小说选刊杂誌社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新生代作家小说精选大系:少儿不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