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QS亚洲大学排名

QS亚洲大学排名

QS亚洲大学排名

《QS亚洲大学排名》(英文: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是英国高等教育谘询机构QS公司与韩国《朝鲜日报》合作,针对亚洲高校所推出的地区性大学排名。该榜单于2009年首次发布,随后每年更新。

此排名的部分準则与主要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一样,但也修改了一些指标及比重,故两者在同期所给出的亚洲高校排名并不一致。2004年,英国教育评估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与英国着名杂誌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合作,共同推出年度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泰晤士高等教育-QS世界大学排名(又称 THE-QS世界大学排名)。但两者在2010年散伙并开始发表各自的排名,即《QS世界大学排名》及《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另外,QS 还在2009年起与韩国《朝鲜日报》合作,推出独立的QS亚洲大学排名,并在2011年推出QS拉丁美洲大学排名,而这两个地区排名的準则在某些方面与原本主要的世界大学排名有所不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QS亚洲大学排名
  • 外文名:QS Asian University Rankings
  • 创办时间:2004年
  • 发布组织:QS公司、朝鲜日报

排名差异

《QS亚洲大学排名》的部分準则与主要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一样,但也修改了一些指标及比重。正如所提,由于所採用的评量标準和各指标的比重有所不同,故即使是同一机构,两者在同年度所发表的排名会有所差异。例如,香港大学于2010/11和2011/12以及201213三个年度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22至23位不等,但是2011及2012年的《QS亚洲大学排名》则将香港科技大学列为榜首。
QS亚洲大学排名
现时,新加坡、香港、中国内地及韩国的大学都在挑战全球优秀的院校。同样由QS发布的《QS世界大学排名》中,全球首200位的大学已有17%是来自亚洲,因此QS相信未来20年,亚洲大学将逐渐主导排名。

亚洲大学排名

2014-2015年
2014-2015 QS 亚洲大学排名2014-2015 QS 亚洲大学排名

2013-2014年

2014排名
2013排名
院校
国家
总得分
1
2
新加坡国立大学
新加坡
100
2
6
清华大学
中国
99.5
3
2
北京大学
中国
99.3
4
4
香港大学
中国
98.7
5
1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98.4
6
7
香港中文大学
中国
97.4
7
10
香港科技大学
中国
97.3
8
5
香港技术学院
中国
96.3
9
7
复旦大学
中国
96.1
10
9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95.9
11
12
香港城市大学
中国
95.1
12
10
京都大学
日本
94.7
13
15
大阪大学
日本
94.5
14
14
韩国技术院
韩国
93.9
15
13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93.6
16
16
延世大学
韩国
92.7
17
21
成均馆大学
韩国
92.3
18=
19
高丽大学
韩国
92.1
18=
17
东北大学
日本
92.1
20
18
浙江大学
中国
91.1
21
22
国立台湾大学
中国
89.8
22
23
浦项技术学院
韩国
88.7
23
24
北海道大学
日本
87
24
20
九州大学
日本
85.9
25
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
85.1
26
29
南京大学
中国
83.3
27
25
香港理工大学
中国
83.2
28
27
东京大学
日本
81.3
29=
36
汉阳大学
韩国
80.8
29=
30
国立交通大学
中国
80.8
31
28
名古屋大学
日本
80.5
32
33
马来亚大学
马来西亚
80.4
33
31
国立清华大学
中国
80.2
34
34
筑波大学
日本
79
35
32
庆应义塾大学
日本
78
36
37
国立成功大学
中国
77.1
37
70
武汉大学
中国
76.8
38
73
同济大学
中国
74.9
39
40
梨花女子大学
韩国
72.8
40
42
玛希隆大学
泰国
72.7
41
39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校区
印度
71.8
42
46
北京师範大学
中国
71.7
43
41
神户大学
日本
71.4
44
44
早稻田大学
日本
71
45
43
香港浸会大学
中国
69.9
46
50
台北医学大学
中国
69.3
47
47
广岛大学
日本
68.7
48
48
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
67.4
49
45
国立阳明大学
中国
67
50
62
南开大学
中国
66.7
51
54
国立台湾科技大学
中国
66.5
52
51
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校区
印度
66.1
53
49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校区
印度
66
54
52
西江大学
韩国
65.9
54
55
中山大学
中国
65.9
56
57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
65.4
57
61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
马来西亚
64
57
56
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
64
59
53
国立中央大学
中国
63.7
60
58
印度理工学院卡哈拉格普尔校区
印度
63.6
61
59
东京医科齿科大学
日本
62.1
62
60
千叶大学
日本
61.1
63
67
菲律宾大学
菲律宾
60.7
63
35
庆熙大学
韩国
60.7
65
38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校区
印度
60.2
66
68
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马来西亚
59.6
67
69
金泽大学
日本
59.5
68
71
中央大学
韩国
59.3
68
64
釜山大学
韩国
59.3
70
66
印度理工学院卢克里校区
印度
58.9
71
64
印度尼西亚大学
印度尼西亚
58.8
72
91
上海大学
中国
58.6
73
75
韩国外国语大学
韩国
58.1
73
63
国立中山大学
中国台湾
58.1
75
85
国立台湾师範大学
中国台湾
57.7
76
72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
马来西亚
57.2
77
90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
57.1
78
82
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
56.8
79
77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中国
56.3
79
88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
56.3
81
93
长庚大学
中国
54.7
81
80
德里大学
印度
54.7
81
83
首尔市立大学
韩国
54.7
84
77
东南大学
中国
54.5
85
77
庆北国立大学
韩国
54.3
85
91
厦门大学
中国
54.3
87
97
全北国立大学
韩国
54.1
88
87
冈山大学
日本
53.9
89
95
国立中兴大学
中国
53.3
90
74
大阪市立大学
日本
53
91
99
韩国天主教大学
韩国
52.6
92
98
清迈大学
泰国
52.4
93
83
天津大学
中国
52
94
94
东京首都大学
日本
51.8
95
89
印度理工学院瓜哈提校区
印度
51.4
96
106
东国大学
韩国
51.3
96
85
仁荷大学
韩国
51.3
96
81
东京农工大学
日本
51.3
99
117
华东理工大学
中国
51
99
96
熊本大学
日本
51
101
108
全南国立大学
韩国
50.9
102
102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
50.7
103
124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
50.5
103
76
东京理科大学
日本
50.5
105
113
吉林大学
中国
50.2
106
-
巴基斯坦工程和套用科学学院
巴基斯坦
49.8
106
112
山东大学
中国
49.8
108
104
华东师範大学
中国
49.6
109
128
北京交通大学
中国
49.5
110
101
长崎大学
日本
48.7
111
135
四川大学
中国
48.6
112
113
一桥大学
日本
48
113
121
忠南大学
韩国
47.2
114
103
亚洲大学
韩国
47
115
109
马尼拉雅典耀大学
菲律宾
46.4
116
151-160
阿迦汗大学
巴基斯坦
46
117
100
横滨市立大学
日本
45.9
118
126
北京工业大学
中国
45.8
119
116
国立政治大学
中国台湾
45.6
119
121
埼玉大学
日本
45.6
119
111
蔚山大学
韩国
45.6
122
110
新潟大学
日本
45.4
123
133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
中国台湾
45.3
123
119
真纳大学
巴基斯坦
45.3
125
129
万隆理工学院
印度尼西亚
45.2
125
129
大连理工大学
中国
45.2
127
145
艾尔朗加大学
印度尼西亚
45
128
115
岭南大学
中国
44.9
129
120
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
巴基斯坦
44.8
130
127
群马大学
日本
44.7
131
143
加尔各答大学
印度
44.6
131
140
孟买大学
印度
44.6
133
104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
44.4
134
118
翰林大学
韩国
44.1
134
107
泰国国立法政大学
泰国
44.1
136
138
兰州大学
中国
43.5
137
121
大阪府立大学
日本
43.1
138
132
信州大学
日本
42.7
139
151-160
中南大学
中国
42.6
140
129
岐阜大学
日本
42.5
141
150
圣陶托马斯大学
菲律宾
42.4
142
-
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
印度
41.8
142
135
建国大学
韩国
41.8
142
146
宋卡王子大学
泰国
41.8
145
151-160
马来西亚国际伊斯兰教大学
马来西亚
41.5
145
133
加札马达大学
印度尼西亚
41.5
147
150
岭南大学
韩国
41.4
148
125
横滨国立大学
日本
41.1
149
142
东海大学
日本
41
150
139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
40.8
151-160
151-160
德拉萨大学
菲律宾
0
151-160
151-160
东华大学
中国
0
151-160
181-190
逢甲大学
中国
0
151-160
135
鹿儿岛大学
日本
0
151-160
171-180
泰国农业大学
泰国
0
151-160
149
北里大学
日本
0
151-160
161-170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
0
151-160
191-200
世宗大学
韩国
0
151-160
151-160
淑明女子大学
韩国
0
151-160
143
宫崎大学
日本
0
151-160
140
山口大学
日本
0
161-170
171-180
学习院大学
日本
0
161-170
148
庆尚大学
韩国
0
161-170
151-160
三重大学
日本
0
161-170
171-180
西北工业大学
中国
0
161-170
181-190
立命馆大学
日本
0
161-170
151-160
上智大学
日本
0
161-170
171-180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
0
161-170
201-250
河内国家大学
越南
0
161-170
161-170
山形大学
日本
0
171-180
171-180
湖南大学
中国
0
171-180
151-160
仁济大学
韩国
0
171-180
161-170
孔敬大学
泰国
0
171-180
171-180
京都工艺纤维大学
日本
0
171-180
151-160
国立中正大学
中国
0
171-180
161-170
御茶水女子大学
日本
0
171-180
-
旁遮普大学
印度
0
171-180
161-170
静冈大学
日本
0
171-180
147
丰田工业大学
日本
0
171-180
-
汶莱大学
汶莱
0
171-180
201-250
达卡大学
孟加拉国
0
181-190
161-170
北京化工大学
中国
0
181-190
161-170
忠北国立大学
韩国
0
181-190
171-180
国际基督教大学
日本
0
181-190
161-170
泰国国王科技大学
泰国
0
181-190
191-200
高知大学
日本
0
181-190
191-200
拉合尔管理科学大学
巴基斯坦
0
181-190
-
麦里普大学
印度
0
181-190
201-250
立教大学
日本
0
181-190
181-190
电子科技大学
中国
0
191-200
201-250
北京中医药大学
中国
0
191-200
191-200
重庆大学
中国
0
191-200
201-250
九州工业大学
日本
0
191-200
191-200
南京农业大学
中国
0
191-200
191-200
国立台湾海洋大学
中国台湾
0
191-200
171-180
佐贺大学
日本
0
191-200
181-190
上海师範大学
中国
0
191-200
181-190
苏州大学
中国
0
191-200
201-250
国油大学
马来西亚
0
191-200
301+
越南胡志明市国立大学
越南
0
亚洲大学200强

2012-2013年

QS2013亚洲大学排名
QS排名
学校名称
国家地区
整体得分
1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
100
2
新加坡国立大学(NUS)
新加坡
99.6
2
香港大学
香港
99.6
4
首尔国立大学
韩国
99.2
5
北京大学
中国
98.5
6
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
韩国
98.1
7
浦项科技大学(POSTECH)
韩国
96.3
7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
96.3
9
东京大学
日本
95.9
10
京都大学
日本
95.1
10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新加坡
95.1
12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
94.7
13
东京工业大学
日本
94.1
14
清华大学
中国
94
15
大阪大学
日本
93.8
16
韩国延世大学
韩国
92.9
17
东北大学
日本
92.8
18
名古屋大学
日本
91.2
19
韩国高丽大学
韩国
89.1
20
九州大学
日本
87.4
21
韩国成均馆大学
韩国
87.3
22
国立台湾大学(NTU)
台湾
86.4
23
复旦大学
中国
85.9
24
北海道大学
日本
85.7
25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
83.6
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
83.5
27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
81.3
28
浙江大学
中国
80.8
29
南京大学
中国
79.6
30
国立交通大学
台湾
78.9
31
国立清华大学
台湾
78.5
32
庆应义塾大学
日本
78.2
33
马来亚大学(UM)
马来西亚
76.9
34
筑波大学
日本
76.8
35
庆熙大学
韩国
76.2
36
汉阳大学
韩国
74.3
37
国立成功大学
台湾
73.8
38
印度理工学院德里(IITD)
印度
73.6
39
印度理工学院孟买(IITB)
印度
72.4
40
梨花女子大学
韩国
72.2
41
神户大学
日本
70.7
42
玛希隆大学
泰国
70.6
43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
70.4
44
早稻田大学
日本
70.1
45
国立阳明大学
台湾
68.7
46
北京师範大学
中国
68.2
47
广岛大学
日本
67.5
48
朱拉隆功大学
泰国
67
49
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IITM)
印度
66.8
50
台北医学大学
台湾
66.4

中国内地高校排名

2014年

内地排名
亚洲排名
排名升降(较2013年)
学校名称
1
8
↓3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ersity
2
14
=
清华大学
Tsinghua University
3
22
↓1
复旦大学
Fudan University
4
25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5
26
↑3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ersity
6
28
↓1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7
31
↓3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ersity
8
42
↑4
北京师範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9
50
↑12
南开大学
Nankai University
10
54
↓3
中山大学
Sun Yat-sen University

2013年

进入亚洲前15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共34所
亚洲排名高校名称内地排名
5
北京大学
1
14
清华大学
2
23
复旦大学
3
2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4
27
上海交通大学
5
28
浙江大学
6
29
南京大学
7
46
北京师範大学
8
51
中山大学
9
56
西安交通大学
10
62
南开大学
11
70
武汉大学
12
73
同济大学
13
7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4
77
东南大学
14
82
中国人民大学
16
83
天津大学
17
88
北京理工大学
18
90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
91
上海大学
20
91
厦门大学
20
102
华中科技大学
22
104
北京科技大学
23
104
华东师範大学
23
112
山东大学
25
113
吉林大学
26
117
华东理工大学
27
124
中国农业大学
28
126
北京工业大学
29
128
北京交通大学
30
129
大连理工大学
31
135
四川大学
32
138
兰州大学
33
139
北京外国语大学
34

2012年

进入亚洲前15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共33所
亚洲排名高校名称内地排名
6
北京大学
1
15
清华大学
2
19
复旦大学
3
25
浙江大学
4
2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5
28
南京大学
6
29
上海交通大学
7
45
北京师範大学
8
55
西安交通大学
9
57
中山大学
10
66
同济大学
11
67
南开大学
12
71
天津大学
13
79
武汉大学
14
84
哈尔滨工业大学
15
85
东南大学
16
95
上海大学
17
96
北京理工大学
18
97
中国人民大学
19
98
华中科技大学
20
10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1
104
北京科技大学
22
112
厦门大学
23
119
山东大学
24
122
华东理工大学
25
123
华东师範大学
26
124
吉林大学
27
129
北京交通大学
28
133
大连理工大学
29
136
北京工业大学
30
137
中国农业大学
31
141
北京外国语大学
32
149
四川大学
33

2011年

中国内地高校2011年在亚洲前200名中排名情况
亚洲排名高校名称国家
13
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
China
16
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
China
21
Fudan University(复旦大学)
China
24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hina
27
Zhejiang University(浙江大学)
China
29
Nanjing University(南京大学)
China
33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上海交通大学)
China
64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北京师範大学)
China
67
Tongji University(同济大学)
China
72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西安交通大学)
China
73
Nankai University(南开大学)
China
74
Tianjin University(天津大学)
China
85
Sun Yat-sen University(中山大学)
China
96
Shandong University(山东大学)
China
101
Southeast University(东南大学)
China
110
Jilin University(吉林大学)
China
111
Wuhan University(武汉大学)
China
123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
China
125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中国人民大学)
China
132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北京理工大学)
China
139
Huazhong 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华中科技大学)
China
144
Shanghai University(上海大学)
China
147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147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华东师範大学)
China
149
Sichuan University(四川大学)
China
151-160
Beihang University (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China
151-160
Donghua University(东华大学)
China
151-160
East China 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华东理工大学)
China
161-170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北京外国语大学)
China
161-170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大连理工大学)
China
161-170
Lanzhou University(兰州大学)
China
161-170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北京科技大学)
China
161-170
Xiamen University(厦门大学)
China
171-180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北京交通大学)
China
171-180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中南大学)
China
181-190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南京农业大学)
China
191-200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国防科技大学)
China
191-200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东北师範大学)
China
191-200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西北工业大学)
China
191-200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上海师範大学)
China

2010年

中国内地高校2009-2010年在亚洲前200名中排名情况
2010年亚洲2009年亚洲学校名称国家
12
10
Peking University (北京大学)
China
16
15
Tsinghua University (清华大学)
China
24
26
Fudan University (复旦大学)
China
25
24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China
27
27
Nanjing University (南京大学)
China
32
32
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
China
34
29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上海交通大学)
China
70
70
Tianjin University (天津大学)
China
75
94
Tongji University (同济大学)
China
80
75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西安交通大学)
China
87
95
Southeast University (东南大学)
China
89
110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北京师範大学)
China
107
101
Shandong University (山东大学)
China
109
116
Jilin University (吉林大学)
China
120
125
Sun Yat-sen University (中山大学)
China
128
121
Nankai University (南开大学)
China
132
146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北京理工大学)
China
139
201
Shanghai University (上海大学)
China
139
161
Huazhong 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华中科技大学)
China
145
201
Wuhan University (武汉大学)
China
147
140
East China U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华东理工大学)
China
149
161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151
20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哈尔滨工业大学)
China
151
201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北京科技大学)
China
151
181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学)
China
161
161
Donghua University (东华大学)
China
161
144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南京农业大学)
China
161
151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大连理工大学)
China
161
201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北京工业大学)
China
161
181
Beihang University (former BAUU)(北京航天航空大学)
China
171
150
Lanzhou University (兰州大学)
China
171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国防科技大学)
China
181
148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华东师範大学)
China
181
201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上海师範大学)
China
181
201
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北京交通大学)
China
181
151
Xiamen University (厦门大学)
China
181
201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北京邮电大学)
China
181
181
Sichuan University (四川大学)
China
191
201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电子科技大学)
China
191
201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北京化工大学)
China

中国高校合作

上海大学与英国QS(Quacquarelli Symonds)全球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2013年11月5日下午,QS公司中国区业务总监钱振方一行访问上海大学,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接见了来宾,学科办、人事处、外事处、文科处、科技处等领导与来宾进行了座谈;在座谈会上,钱振方介绍了QS大学排名、大学评估等主要业务,双方就世界学科排名与可能开展的合作进行了初步讨论。2013年12月7日下午,QS公司创始人及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亚非区执行总监Mandy Mok和中国区业务总监钱振方一行访问上海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学科办主任、战略规划室主管等领导会见来宾并就双方合作进行了深入讨论;QS来访人员参观考察了学校后,表达了愿意与上海大学进一步深入合作的意愿。
2015年2月5日上午,QS全球教育集团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NQ)、QS智库中国总监张巘一行2人应上海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罗宏杰邀请访问上海大学。罗宏杰校长会见了来宾,发展规划处、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处、科学技术处、国际事务处、教务处、MBA中心及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等部门和学院的负责人近20人分三组就“如何利用QS国际资源及其行业影响力推进学校近期重要工作”进行了会议讨论。会议由上海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屠大维主持。双方就支持QS成立“QS研究中心”、筹建 “QS-SHU高校国际化研究中心”并发布年度“中国高校国际化”报告、QS与上海大学研究生院共建“SHU-QS研究生教育MOOC”体系、QS帮助上海大学材料、影视、社会学三个高峰学科开展个性化学科发展水平比较分析及国际谘询等议题达成共识并形成下一步具体工作方案。最后,上海大学校长罗宏杰代表学校与QS公司总裁Nunzio Quacquarelli签署了双方合作备忘录。罗宏杰校长与NQ总裁对QS在中国的业务前景交换了意见,罗校长认为目前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着管理、办学与评估分离的新形势,面临的问题是中国国内第三方评估的能力非常弱,这给QS带来巨大机会;建议QS结合中国政府的需要和中国高校的实际,利用世界高等教育的资源,开发出针对有中国特色的高校评估体系,拓展QS业务和提升QS核心价值;作为QS的友好合作伙伴,上海大学将帮助推动QS上海业务发展。在谈到双方的关係时,罗校长表示,上海大学愿意与QS建立特殊的合作关係,双方在“高校评估”、“大学发展研究主题”开展合作之外,今后还需要探讨和分析其他方面的合作内容,双方合作应建立在实质性、可操作和系统性的合作方案基础之上,达到上海大学与QS双赢的合作目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QS亚洲大学排名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