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 NX9.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
《UG NX9.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是2014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胡仁喜、刘昌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UG NX9.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358页
- 开本:16
- 作者:胡仁喜、刘昌丽 等
-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具体实例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地讲述了UG NX 9.0的基本知识,并介绍了UG NX 9.0在工程设计中的套用。本书按知识结构分为14章,包括UG NX 9.0基础环境,UG NX 9.0基本操作,曲线操作,草图绘製,实体建模,特徵建模,特徵操作,编辑特徵、信息和分析,曲面操作,装配特徵,工程图,齿轮泵设计综合实例,运动仿真和有限元分析等内容。随书光碟中包含了书中所有实例的源档案或结果档案,及主要实例操作过程的AVI视频讲解档案。本书适合作为大、中专院校和培训机构相关教程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以作为从事机械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学习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UG NX 9.0基础环境 1
1.1 UG NX 9.0用户界面 2
1.1.1 UG NX 9.0的启动方法 2
1.1.2 UG NX 9.0中文版工作界面 2
1.2 选单 3
1.3 功能区 4
1.3.1 功能区选项卡的设定 4
1.3.2 功能区常用选项卡 5
1.4 系统的基本设定 6
1.4.1 环境设定 6
1.4.2 默认参数设定 7
1.5 UG NX 9.0参数首选项 8
1.5.1 “对象”首选项 8
1.5.2 “可视化”首选项 9
1.5.3 “可视化性能”首选项 14
1.5.4 “用户界面”首选项 14
1.5.5 “选择”首选项 15
1.5.6 “电子表格”首选项 16
1.5.7 “资源板”首选项 16
1.5.8 “草图”首选项 16
1.5.9 “装配”首选项 17
1.5.10 “建模”首选项 18
第2章 UG NX 9.0基本操作 21
2.1 视图布局设定 22
2.1.1 布局功能 22
2.1.2 布局操作 23
2.2 工作图层设定 24
2.2.1 图层的设定 25
2.2.2 图层的类别 25
2.2.3 图层的其他操作 26
2.3 选择对象的方法 26
第3章 曲线操作 29
3.1 曲线绘製 30
3.1.1 直线和圆弧 30
3.1.2 基本曲线 30
3.1.3 多边形 33
3.1.4 抛物线 33
3.1.5 螺旋线 34
3.1.6 规律曲线 34
3.1.7 艺术样条 35
3.1.8 文本 36
3.1.9 点 37
3.1.10 点集 37
3.2 派生曲线 39
3.2.1 相交曲线 39
3.2.2 截面曲线 41
3.2.3 抽取曲线 44
3.2.4 偏置曲线 46
3.2.5 在面上偏置 48
3.2.6 投影 49
3.2.7 镜像 50
3.2.8 桥接 50
3.2.9 简化 51
3.2.10 缠绕/展开 52
3.2.11 组合投影 52
3.3 曲线编辑 53
3.3.1 编辑曲线参数 53
3.3.2 修剪曲线 53
3.3.3 修剪角 55
3.3.4 分割曲线 55
3.3.5 拉长曲线 57
3.3.6 编辑圆角 57
3.3.7 编辑曲线长度 58
3.3.8 光顺样条 59
3.4 综合实例──五角星 59
第4章 草图绘製 63
4.1 草图平面 64
4.2 草图曲线 65
4.2.1 轮廓 66
4.2.2 直线 66
4.2.3 圆弧 66
4.2.4 圆 66
4.2.5 派生直线 67
4.2.6 圆角 67
4.2.7 矩形 67
4.2.8 拟合曲线 68
4.2.9 艺术样条 68
4.2.10 椭圆 68
4.3 草图操作 69
4.4 草图约束 71
4.4.1 几何约束 71
4.4.2 自动约束 72
4.4.3 显示草图约束 73
4.4.4 显示/移除约束 73
4.4.5 自动判断约束和尺寸 74
4.4.6 尺寸约束 74
4.4.7 转换至/自参考对象 75
4.5 综合实例──端盖草图 76
第5章 实体建模 78
5.1 基準建模 79
5.1.1 基準平面 79
5.1.2 基準轴 80
5.1.3 基準CSYS 81
5.2 拉伸 81
5.2.1 简单拉伸 82
5.2.2 拔模拉伸 83
5.2.3 对称拉伸 84
5.3 旋转 85
5.3.1 简单旋转 85
5.3.2 角度旋转 86
5.3.3 两侧旋转 86
5.4 沿引导线扫掠 87
5.5 管道 88
5.5.1 多段管道 88
5.5.2 单段管道 88
5.6 长方体的创建 89
5.6.1 通过“原点和边长”创建长方体 89
5.6.2 通过“两点和高度”创建长方体 90
5.6.3 通过“两个对角点”创建长方体 91
5.7 圆柱特徵的创建 91
5.7.1 通过“轴、直径和高度”创建圆柱特徵 91
5.7.2 通过“圆弧和高度”创建圆柱特徵 92
5.8 圆锥特徵的创建 92
5.8.1 通过“两个共轴的圆弧”创建圆锥特徵 93
5.8.2 通过“直径和高度”创建圆锥特徵 93
5.8.3 通过“直径和半角”创建圆锥特徵 94
5.8.4 通过“底面直径、高度和半角”创建圆锥特徵 94
5.8.5 通过“顶面直径、高度和半角”创建圆锥特徵 95
5.9 球特徵的创建 95
5.9.1 通过“圆弧”创建球特徵 96
5.9.2 通过“中心点和直径”创建球特徵 96
5.10 GC工具箱 97
5.10.1 齿轮建模 97
5.10.2 弹簧设计 98
5.11 综合实例──活动钳口 99
第6章 特徵建模 102
6.1 孔 103
6.1.1 简单孔 103
6.1.2 沉头孔 104
6.1.3 埋头孔 105
6.1.4 锥形孔 106
6.2 凸台 107
6.2.1 拔模凸台 107
6.2.2 圆柱凸台 108
6.3 腔体 109
6.3.1 常规腔体 110
6.3.2 圆柱形腔体 112
6.3.3 矩形腔体 113
6.4 垫块 114
6.4.1 矩形垫块 114
6.4.2 常规垫块 116
6.5 键槽 117
6.5.1 矩形槽 117
6.5.2 球形端槽 120
6.5.3 U形槽 120
6.5.4 T型键槽 121
6.5.5 燕尾槽 122
6.6 槽 124
6.6.1 矩形槽 124
6.6.2 球形端槽 125
6.6.3 U形沟槽 126
6.7 综合实例──机械臂小臂 126
第7章 特徵操作 135
7.1 布尔运算 136
7.1.1 求和 136
7.1.2 求差 137
7.1.3 求交 137
7.2 拔模角 138
7.2.1 “从平面或曲面”方式拔模 138
7.2.2 “从边”方式拔模 139
7.2.3 “与多个面相切”方式拔模 139
7.2.4 “至分型边”方式拔模 140
7.3 边倒圆 141
7.3.1 简单倒圆 141
7.3.2 可变半径点倒圆 142
7.3.3 拐角倒角 143
7.4 倒斜角 144
7.4.1 “对称”方式倒斜角 144
7.4.2 “非对称”方式倒斜角 145
7.4.3 “偏置和角度”方式倒斜角 145
7.5 螺纹 146
7.5.1 符号螺纹 146
7.5.2 详细螺纹 147
7.6 抽壳 147
7.6.1 移除面后再抽壳 148
7.6.2 对所有面抽壳 148
7.7 阵列特徵 149
7.7.1 线形阵列 149
7.7.2 圆形阵列 151
7.7.3 多边形阵列 152
7.7.4 沿曲线阵列 153
7.8 镜像特徵 154
7.9 综合实例──机械臂基座 155
第8章 编辑特徵、信息和分析 163
8.1 编辑特徵 164
8.1.1 编辑特徵参数 164
8.1.2 编辑定位 164
8.1.3 移动特徵 164
8.1.4 特徵重排序 165
8.1.5 替换特徵 165
8.1.6 抑制/取消抑制特徵 166
8.1.7 移除参数 166
8.2 信息 166
8.2.1 样条信息 167
8.2.2 B曲面信息 167
8.3 分析 167
8.3.1 几何分析 167
8.3.2 曲线分析 170
8.3.3 曲面分析 172
8.4 综合实例──机械臂转动关节 174
第9章 曲面操作 182
9.1 曲面造型 183
9.1.1 点构造曲面 183
9.1.2 直纹面 184
9.1.3 通过曲线组 185
9.1.4 通过曲线格线 186
9.1.5 扫掠 187
9.1.6 片体缝合 189
9.1.7 桥接 190
9.1.8 延伸 191
9.1.9 规律延伸 192
9.1.10 偏置曲面 193
9.1.11 大致偏置 194
9.1.12 修剪片体 196
9.2 曲面编辑 197
9.2.1 X成形 197
9.2.2 I成形 198
9.2.3 更改边 200
9.2.4 法向反向 201
9.2.5 曲面变换 201
9.3 综合实例──风扇 202
第10章 装配特徵 210
10.1 装配概述 211
10.2 自底向上装配 211
10.2.1 添加已存在组件 211
10.2.2 引用集 212
10.2.3 组件定位 213
10.3 自顶向下装配 216
10.3.1 方法1 216
10.3.2 方法2 216
10.4 装配爆炸图 217
10.4.1 创建爆炸图 217
10.4.2 自动爆炸组件 217
10.4.3 编辑爆炸图 218
10.5 装配排列 218
10.6 综合实例──机械臂的装配与爆炸 219
10.6.1 装配机械臂 219
10.6.2 创建机械臂的爆炸图 222
第11章 工程图 224
11.1 工程图概述 225
11.2 工程图参数 225
11.2.1 注释预设定 226
11.2.2 视图预设定 227
11.3 图纸操作 228
11.3.1 创建图纸 228
11.3.2 编辑图纸 228
11.4 创建视图 229
11.4.1 添加基本视图 229
11.4.2 添加投影视图 230
11.4.3 添加局部放大图 230
11.4.4 添加剖视图 231
11.4.5 添加半剖视图 232
11.4.6 摺叠剖视图 232
11.4.7 局部剖视图 232
11.4.8 断开剖视图 233
11.5 视图编辑 234
11.5.1 对齐视图 234
11.5.2 视图相关编辑 234
11.5.3 定义剖面线 235
11.5.4 编辑剖面线 236
11.5.5 移动/複製视图 237
11.5.6 更新视图 237
11.5.7 视图边界 238
11.6 图纸标注 238
11.6.1 标注尺寸 238
11.6.2 尺寸修改 240
11.6.3 注释 240
11.6.4 基準特徵符号 241
11.6.5 标示符号 242
11.6.6 表面粗糙度 242
11.6.7 形位公差 243
11.7 综合实例──轴工程图 244
第12章 齿轮泵设计综合实例 252
12.1 内六角螺钉 253
12.2 螺母 258
12.3 齿轮轴 263
12.4 齿轮 270
12.5 后端盖 275
12.6 前端盖 281
12.7 机座 286
12.8 齿轮泵装配 294
12.9 创建装配爆炸图 300
12.10 齿轮泵工程图 301
第13章 运动仿真 306
13.1 机构分析基本概念 307
13.1.1 机构的组成 307
13.1.2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07
13.2 仿真环境 307
13.3 连桿与运动副 308
13.3.1 连桿 308
13.3.2 运动副 310
13.3.3 齿轮副 311
13.3.4 线缆副 312
13.4 创建约束 313
13.4.1 点线上上副 313
13.4.2 线线上上副 314
13.4.3 点在曲面上副 314
13.5 载荷 315
13.5.1 标量力 315
13.5.2 矢量力 316
13.5.3 标量扭矩 316
13.5.4 矢量扭矩 317
13.6 弹性连线 317
13.6.1 弹簧 317
13.6.2 阻尼 318
13.6.3 弹性衬套 319
13.7 接触单元 319
13.7.1 2D接触 319
13.7.2 3D接触 320
13.8 解算方案 321
13.9 结果输出 321
13.9.1 动画 322
13.9.2 图表 322
13.10 综合实例 324
13.10.1 冲压机构 324
13.10.2 自卸车斗 328
第14章 有限元分析 335
14.1 有限元分析过程 336
14.2 求解器和分析类型 337
14.2.1 求解器 337
14.2.2 分析类型 337
14.3 模型準备 337
14.3.1 理想化几何体 338
14.3.2 移除几何特徵 338
14.4 指派材料 338
14.5 添载入荷 339
14.6 添加约束 340
14.7 划分格线 341
14.7.1 零维格线 341
14.7.2 一维格线 342
14.7.3 二维格线 342
14.7.4 三维四面体格线 343
14.8 单元操作与编辑 344
14.8.1 单元操作 344
14.8.2 单元编辑 347
14.9 创建解法并分析 349
14.9.1 解算方案 349
14.9.2 求解 349
14.9.3 分析作业监视器 350
14.10 后处理控制 350
14.10.1 后处理视图 351
14.10.2 标识 352
14.10.3 动画 353
14.11 综合实例──电动机吊座结构分析 353
1.1 UG NX 9.0用户界面 2
1.1.1 UG NX 9.0的启动方法 2
1.1.2 UG NX 9.0中文版工作界面 2
1.2 选单 3
1.3 功能区 4
1.3.1 功能区选项卡的设定 4
1.3.2 功能区常用选项卡 5
1.4 系统的基本设定 6
1.4.1 环境设定 6
1.4.2 默认参数设定 7
1.5 UG NX 9.0参数首选项 8
1.5.1 “对象”首选项 8
1.5.2 “可视化”首选项 9
1.5.3 “可视化性能”首选项 14
1.5.4 “用户界面”首选项 14
1.5.5 “选择”首选项 15
1.5.6 “电子表格”首选项 16
1.5.7 “资源板”首选项 16
1.5.8 “草图”首选项 16
1.5.9 “装配”首选项 17
1.5.10 “建模”首选项 18
第2章 UG NX 9.0基本操作 21
2.1 视图布局设定 22
2.1.1 布局功能 22
2.1.2 布局操作 23
2.2 工作图层设定 24
2.2.1 图层的设定 25
2.2.2 图层的类别 25
2.2.3 图层的其他操作 26
2.3 选择对象的方法 26
第3章 曲线操作 29
3.1 曲线绘製 30
3.1.1 直线和圆弧 30
3.1.2 基本曲线 30
3.1.3 多边形 33
3.1.4 抛物线 33
3.1.5 螺旋线 34
3.1.6 规律曲线 34
3.1.7 艺术样条 35
3.1.8 文本 36
3.1.9 点 37
3.1.10 点集 37
3.2 派生曲线 39
3.2.1 相交曲线 39
3.2.2 截面曲线 41
3.2.3 抽取曲线 44
3.2.4 偏置曲线 46
3.2.5 在面上偏置 48
3.2.6 投影 49
3.2.7 镜像 50
3.2.8 桥接 50
3.2.9 简化 51
3.2.10 缠绕/展开 52
3.2.11 组合投影 52
3.3 曲线编辑 53
3.3.1 编辑曲线参数 53
3.3.2 修剪曲线 53
3.3.3 修剪角 55
3.3.4 分割曲线 55
3.3.5 拉长曲线 57
3.3.6 编辑圆角 57
3.3.7 编辑曲线长度 58
3.3.8 光顺样条 59
3.4 综合实例──五角星 59
第4章 草图绘製 63
4.1 草图平面 64
4.2 草图曲线 65
4.2.1 轮廓 66
4.2.2 直线 66
4.2.3 圆弧 66
4.2.4 圆 66
4.2.5 派生直线 67
4.2.6 圆角 67
4.2.7 矩形 67
4.2.8 拟合曲线 68
4.2.9 艺术样条 68
4.2.10 椭圆 68
4.3 草图操作 69
4.4 草图约束 71
4.4.1 几何约束 71
4.4.2 自动约束 72
4.4.3 显示草图约束 73
4.4.4 显示/移除约束 73
4.4.5 自动判断约束和尺寸 74
4.4.6 尺寸约束 74
4.4.7 转换至/自参考对象 75
4.5 综合实例──端盖草图 76
第5章 实体建模 78
5.1 基準建模 79
5.1.1 基準平面 79
5.1.2 基準轴 80
5.1.3 基準CSYS 81
5.2 拉伸 81
5.2.1 简单拉伸 82
5.2.2 拔模拉伸 83
5.2.3 对称拉伸 84
5.3 旋转 85
5.3.1 简单旋转 85
5.3.2 角度旋转 86
5.3.3 两侧旋转 86
5.4 沿引导线扫掠 87
5.5 管道 88
5.5.1 多段管道 88
5.5.2 单段管道 88
5.6 长方体的创建 89
5.6.1 通过“原点和边长”创建长方体 89
5.6.2 通过“两点和高度”创建长方体 90
5.6.3 通过“两个对角点”创建长方体 91
5.7 圆柱特徵的创建 91
5.7.1 通过“轴、直径和高度”创建圆柱特徵 91
5.7.2 通过“圆弧和高度”创建圆柱特徵 92
5.8 圆锥特徵的创建 92
5.8.1 通过“两个共轴的圆弧”创建圆锥特徵 93
5.8.2 通过“直径和高度”创建圆锥特徵 93
5.8.3 通过“直径和半角”创建圆锥特徵 94
5.8.4 通过“底面直径、高度和半角”创建圆锥特徵 94
5.8.5 通过“顶面直径、高度和半角”创建圆锥特徵 95
5.9 球特徵的创建 95
5.9.1 通过“圆弧”创建球特徵 96
5.9.2 通过“中心点和直径”创建球特徵 96
5.10 GC工具箱 97
5.10.1 齿轮建模 97
5.10.2 弹簧设计 98
5.11 综合实例──活动钳口 99
第6章 特徵建模 102
6.1 孔 103
6.1.1 简单孔 103
6.1.2 沉头孔 104
6.1.3 埋头孔 105
6.1.4 锥形孔 106
6.2 凸台 107
6.2.1 拔模凸台 107
6.2.2 圆柱凸台 108
6.3 腔体 109
6.3.1 常规腔体 110
6.3.2 圆柱形腔体 112
6.3.3 矩形腔体 113
6.4 垫块 114
6.4.1 矩形垫块 114
6.4.2 常规垫块 116
6.5 键槽 117
6.5.1 矩形槽 117
6.5.2 球形端槽 120
6.5.3 U形槽 120
6.5.4 T型键槽 121
6.5.5 燕尾槽 122
6.6 槽 124
6.6.1 矩形槽 124
6.6.2 球形端槽 125
6.6.3 U形沟槽 126
6.7 综合实例──机械臂小臂 126
第7章 特徵操作 135
7.1 布尔运算 136
7.1.1 求和 136
7.1.2 求差 137
7.1.3 求交 137
7.2 拔模角 138
7.2.1 “从平面或曲面”方式拔模 138
7.2.2 “从边”方式拔模 139
7.2.3 “与多个面相切”方式拔模 139
7.2.4 “至分型边”方式拔模 140
7.3 边倒圆 141
7.3.1 简单倒圆 141
7.3.2 可变半径点倒圆 142
7.3.3 拐角倒角 143
7.4 倒斜角 144
7.4.1 “对称”方式倒斜角 144
7.4.2 “非对称”方式倒斜角 145
7.4.3 “偏置和角度”方式倒斜角 145
7.5 螺纹 146
7.5.1 符号螺纹 146
7.5.2 详细螺纹 147
7.6 抽壳 147
7.6.1 移除面后再抽壳 148
7.6.2 对所有面抽壳 148
7.7 阵列特徵 149
7.7.1 线形阵列 149
7.7.2 圆形阵列 151
7.7.3 多边形阵列 152
7.7.4 沿曲线阵列 153
7.8 镜像特徵 154
7.9 综合实例──机械臂基座 155
第8章 编辑特徵、信息和分析 163
8.1 编辑特徵 164
8.1.1 编辑特徵参数 164
8.1.2 编辑定位 164
8.1.3 移动特徵 164
8.1.4 特徵重排序 165
8.1.5 替换特徵 165
8.1.6 抑制/取消抑制特徵 166
8.1.7 移除参数 166
8.2 信息 166
8.2.1 样条信息 167
8.2.2 B曲面信息 167
8.3 分析 167
8.3.1 几何分析 167
8.3.2 曲线分析 170
8.3.3 曲面分析 172
8.4 综合实例──机械臂转动关节 174
第9章 曲面操作 182
9.1 曲面造型 183
9.1.1 点构造曲面 183
9.1.2 直纹面 184
9.1.3 通过曲线组 185
9.1.4 通过曲线格线 186
9.1.5 扫掠 187
9.1.6 片体缝合 189
9.1.7 桥接 190
9.1.8 延伸 191
9.1.9 规律延伸 192
9.1.10 偏置曲面 193
9.1.11 大致偏置 194
9.1.12 修剪片体 196
9.2 曲面编辑 197
9.2.1 X成形 197
9.2.2 I成形 198
9.2.3 更改边 200
9.2.4 法向反向 201
9.2.5 曲面变换 201
9.3 综合实例──风扇 202
第10章 装配特徵 210
10.1 装配概述 211
10.2 自底向上装配 211
10.2.1 添加已存在组件 211
10.2.2 引用集 212
10.2.3 组件定位 213
10.3 自顶向下装配 216
10.3.1 方法1 216
10.3.2 方法2 216
10.4 装配爆炸图 217
10.4.1 创建爆炸图 217
10.4.2 自动爆炸组件 217
10.4.3 编辑爆炸图 218
10.5 装配排列 218
10.6 综合实例──机械臂的装配与爆炸 219
10.6.1 装配机械臂 219
10.6.2 创建机械臂的爆炸图 222
第11章 工程图 224
11.1 工程图概述 225
11.2 工程图参数 225
11.2.1 注释预设定 226
11.2.2 视图预设定 227
11.3 图纸操作 228
11.3.1 创建图纸 228
11.3.2 编辑图纸 228
11.4 创建视图 229
11.4.1 添加基本视图 229
11.4.2 添加投影视图 230
11.4.3 添加局部放大图 230
11.4.4 添加剖视图 231
11.4.5 添加半剖视图 232
11.4.6 摺叠剖视图 232
11.4.7 局部剖视图 232
11.4.8 断开剖视图 233
11.5 视图编辑 234
11.5.1 对齐视图 234
11.5.2 视图相关编辑 234
11.5.3 定义剖面线 235
11.5.4 编辑剖面线 236
11.5.5 移动/複製视图 237
11.5.6 更新视图 237
11.5.7 视图边界 238
11.6 图纸标注 238
11.6.1 标注尺寸 238
11.6.2 尺寸修改 240
11.6.3 注释 240
11.6.4 基準特徵符号 241
11.6.5 标示符号 242
11.6.6 表面粗糙度 242
11.6.7 形位公差 243
11.7 综合实例──轴工程图 244
第12章 齿轮泵设计综合实例 252
12.1 内六角螺钉 253
12.2 螺母 258
12.3 齿轮轴 263
12.4 齿轮 270
12.5 后端盖 275
12.6 前端盖 281
12.7 机座 286
12.8 齿轮泵装配 294
12.9 创建装配爆炸图 300
12.10 齿轮泵工程图 301
第13章 运动仿真 306
13.1 机构分析基本概念 307
13.1.1 机构的组成 307
13.1.2 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307
13.2 仿真环境 307
13.3 连桿与运动副 308
13.3.1 连桿 308
13.3.2 运动副 310
13.3.3 齿轮副 311
13.3.4 线缆副 312
13.4 创建约束 313
13.4.1 点线上上副 313
13.4.2 线线上上副 314
13.4.3 点在曲面上副 314
13.5 载荷 315
13.5.1 标量力 315
13.5.2 矢量力 316
13.5.3 标量扭矩 316
13.5.4 矢量扭矩 317
13.6 弹性连线 317
13.6.1 弹簧 317
13.6.2 阻尼 318
13.6.3 弹性衬套 319
13.7 接触单元 319
13.7.1 2D接触 319
13.7.2 3D接触 320
13.8 解算方案 321
13.9 结果输出 321
13.9.1 动画 322
13.9.2 图表 322
13.10 综合实例 324
13.10.1 冲压机构 324
13.10.2 自卸车斗 328
第14章 有限元分析 335
14.1 有限元分析过程 336
14.2 求解器和分析类型 337
14.2.1 求解器 337
14.2.2 分析类型 337
14.3 模型準备 337
14.3.1 理想化几何体 338
14.3.2 移除几何特徵 338
14.4 指派材料 338
14.5 添载入荷 339
14.6 添加约束 340
14.7 划分格线 341
14.7.1 零维格线 341
14.7.2 一维格线 342
14.7.3 二维格线 342
14.7.4 三维四面体格线 343
14.8 单元操作与编辑 344
14.8.1 单元操作 344
14.8.2 单元编辑 347
14.9 创建解法并分析 349
14.9.1 解算方案 349
14.9.2 求解 349
14.9.3 分析作业监视器 350
14.10 后处理控制 350
14.10.1 后处理视图 351
14.10.2 标识 352
14.10.3 动画 353
14.11 综合实例──电动机吊座结构分析 353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UG NX9.0中文版入门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