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白鹭鸶

白鹭鸶

白鹭鸶

白鹭鸶是大中型涉禽,成鸟的夏羽全身乳白色;鸟喙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乾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

白鹭鸶是群居性的鸟,除了成群觅食、飞翔外,也成群在同一棵大树上筑巢。它们的窝巢是以树枝简单搭成的,通常都在比较接近树顶的地方。属鹳鹭目鹭科。细长的双脚便于涉水,尖长的嘴则便于啄食小鱼、小虾、小爬虫及昆虫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鹭鸶
  • 拉丁学名:Ardea alba
  • 别称:鹭鸶鸟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鸟纲
  • :鹳形目
  • :鹭科
  • :白鹭属
  • :鹭鸶
  • 拼音:bái lù sī
  • 英文名:Great Egret
孔庙里的鹭鸶鸟
白鹭鸶
起初我以为是我的眼睛花了。
在我的不多的鸟识里,鹭鸶鸟,是一种栖息在水边的鸟类,轻盈,纤巧,美丽,纯洁。
只是,此刻,我确定自己是伫立在孔庙的砖路上。
鹭鸶,正在树枝上梳理着羽毛。我猜,那是一只正值妙龄的少女。那样的仔细的啄理着每一根羽毛。我正看的出神,旁边的枝桠间,鸟鸣之声又此起比伏而来,在那一剎那里,我的目光开始梳理着松柏间的鸟群,或立,或卧,或展翅,或飞翔,在人群蹿挤的孔庙的中,自由而栖。
无论如何我是奇怪的。我诧异于这样灵性异常的水鸟,为何选择栖息在了这千年的松柏之间,在我的意识里,他们该是迈着纤细的美腿,悠闲的在水光潋滟的波纹中散步吧。
问过庙里的一位老者,才知道。每年的春天,这里就会有大批的鹭鸶鸟由江南飞来。人们对于鹭鸶选择的理由,也有许多的猜测。 从鸟的生存习性上来说,我想,应该是泰山脚下的鲁西平原交织着黄河、泗河、沂河、运河等,形成了美丽富饶的微山湖以及八百里的水泊梁山,给这些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人们对于这里的鹭鸶显示出了无比的宽容与尊宠,对于他们并不好听的叫声没有任何的不满与谴责,而且,对于那从枝丫间空降下来的白色鸟粪,也从容到了极点。我看见前边的一个时髦的女孩,正拿着手巾擦堕在肩头的一堆鸟屎。在这人鸟与自然和谐的一方圣地里,所有的语言都显得空白。
知道曲阜的人把鹭鸶称做“哇子”,或者是“捕鱼鹳”,老百姓取名字总是从生活本身而来的,所以我想他们的这些别称也应该是从叫声或者是以捕鱼而生的本领而来的吧。不过,它还常被叫做“白鹭”,但凡我见到的诗歌里都用的是这个名字。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朝的诗句里早就飘逸着它们美丽的影子;还有如“一行白鹭上晴天”也是。
然而,我的思绪里却并不满足这些仅仅就从表面上就能分析到的解说 ,总觉得鸟的灵性有时是人类的思维所无法猜着的。因为,人们总是把自己推崇在极端的空间里。自从遇到了这群鹭鸶,我的思维就开始如天马行空般的驰骋,比如,鸟就不懂文化幺?难道几千的人类文明与儒家思想的传播,就没有渗入与人类共存共栖的鸟群?
当然鸟也是有区别的,只不过,我积极的认为,这里的鹭鸶鸟是远比我们要有思想的。因为,如果单从适合居住的地方而言。他们远不该选择孔庙,在孔庙周围的的方圆里,庙宇并不缺少,而且,单就树木而言,孔林的千年松柏,远比孔庙要多的多,可是,鹭鸶却单单选择了孔庙,而且在偌大的庙里,他们仅仅聚集在北至奎文阁,南至玉带河的一些古树上。这谁能说的清楚呢。我们只能靠我们自己的猜测来把自己的想像加以附加而不断完美。
于是,我只能挖掘于我的灵魂的触动。毕竟对于已有的那些捕风捉影的猜测,是平息不了自己涌动起来的思潮了。这该属于一种文化的魅力,鸟的灵性将能更神圣的捕捉到几千年文化源头的底蕴古风吧。所以,它们这样每年从南方远翔而来,栖息于这样一方洁净深厚的圣地之间,它们远比我们人类要虔诚,它们这样日日夜夜的陪伴着孔老夫子的灵魂。不管风雨还是酷日,那永不停休的对话,赋予了这些鹭鸶鸟更多的神圣。
在我的想像里, 它们在与孔老夫子共同吟诵“逝者如斯夫,不捨昼夜”中,两千五百年的史册,正在我的眼前轻轻的翻酌。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白鹭鸶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