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内蒙古大学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社

内蒙古大学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社

内蒙古大学调研社是在内蒙古大学团委的指导下,社团联合会的组织监督下,由内蒙古大学学生自愿参加的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生社团。 调研社直属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宋跃飞副教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以及学院其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活动,将调研社打造为学院的品牌社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内蒙古大学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社
  • 外文名:StudentSocialInvestigationSociety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
  • 成立时间:2005年9月25日
  • 成立宗旨:笃志笃行、务实悟新

调研社简介

内蒙古大学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社
内大调研社,全称内蒙古大学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社,英文名为:StudentSocialInvestigationSociety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
成立时间2005年9月25日

成立意义

成立宗旨笃志笃行、务实悟新

成立宗旨

成立性质1、社团是在学校团委的指导下,社团联合会的组织监督下,由内蒙古大学学生自愿参加的社会科学性质的学生社团。

成立性质

2、调研社直属于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在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宋跃飞副教授(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以及学院其他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调研活动,将调研社打造为学院的品牌社团。
成立目的1、使广大学生所学知识做到理论联繫实际,学有所用,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学、锻鍊自己的广阔舞台,从而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论文写作水平和专业知识。

成立目的

2、深入中国社会的肌肤,探求社会现象背后的事实,帮助同学们了解社会深层次特点、焦点问题,为今后学术研究和政府决策提供大量真实的一手资料。
3、增强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发展方向调研活动及发展方向

发展方向

1、前期配合内蒙古大学教师承担相关科研项目、课题及社会调查
2、发展中确定自身的一个或若干个课题,常年调查,形成资料库(作为调研社的智慧财产权)
3、待社团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募集到一定资金后,可与其他院校的教师、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博士生、硕士生进行合作;做一些真正洞察社会肌肤、开阔师生视野的更大範围的调查活动。
4、配合一些企业、公司(以商业形式)作一些市场调查
5、把“调研社”推广到众多大学,办成全国性大学共有社团,形成“调研风气”,使调研成果共享
论坛活动及发展方向
1、 举办有关调查报告的讲座
2、 邀请专家学者对调查报告作深入分析
3、还可以邀请其他大学在调研探究方面取得较优成果的专家、学者前来,进行思想交流与传播
活动原则1、 由老成员带领新成员,由高年级引导低年级,代代继承,推动社团发展

活动原则

2、 根据社团人数将其分成若干个小组,形成竞争机制,调动社员积极性;
3、每个小组由不同年级人员共同组成,优势互补。
现有成员我社现共有成员47名,包括大二同学9名,大一同学38名,其中男生14名,女生33名,除一名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的同学以外,其他均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社会学系同学。

现有成员

组织机构社长:

组织机构

1、主持社团的基本团队建设、规範内部管理;
2、主持、参与社团各项重大工作会议,作为社团主要负责人,代表社团出席其他社会活动
3、 做好在职期间每学年的活动计画与总结,
4、做好社团招新工作申请计画
5、每届换届时须提交新老社长的上任及退职申请
副社长(由两人组成):
1、负责社团各项活动的记录及资料整理
2、负责收集社员建议,协助社长完善各项制度和社团工作方案,
3、配合社长举办多项活动
4、配合社长协调和监督各组调研工作的进展。
学习实践部:开展调研工作、收集调研资料
宣传部:宣传社团动态、记录影音材料
活动部:设计活动策划、组织社团活动
写作部:整理分析材料、完成调研报告
联络部:拟定活动策划、联络调研对象
塞北论坛:邀请专家学者、举办学术讲座

历年主要活动成果介绍

06年上学期活动总结(1)大型活动:(大型活动就是我们自行组织的编辑问卷、进行调查并且负责数据统计及报告撰写的活动)2006年4月3日-27日,由连学君与陈新政带队对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公共设施及卫生状况展开摸底调查,这期间七人先进行了问卷编辑,后来实十几个人又进行了小的试调查并进行问卷的改进工作,最后将改进的问卷複印2000份,进行了将近一周的时间发放问卷,有60多人参与了这次调查,回收1968份,回收率98.4%,最后我们把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并完成3000字的调查报告,上交后受到赛汗区政府的好评。

06年上学期活动总结

(2)特色活动:(帮助老师搞调查做研究这是我们的特色活动)2006年5月1-7日我们的社团成员陪同东北大学博士王春燕女士对回民区经济状况进行访问调查,这次调查我们访问你了39户人家,以及回民街上一些商店铺面,并向政府收集了一些所需数据,这几天的调查不仅帮助了王博士的调查,而且我们也学到了许多访问调查所需注意的问题,对我们的专业学习有了很大提高。
(3)常规活动:(常规活动就是我们为增进社团成员思想感情的交流和相互的理解,促进调研过程中团结合作而进行的活动)2006年5月26日我社团组织社员参观蒙牛公司区内大型企业,这不仅增长了有关企业管理的知识和见识,同时在车上大家互相交流感想,这也促进了社团成员间的互相理解,这方便大家在调研活动中的互相配合。
(4)2006年6月12-13日我社团成员协助台湾统一公司做关于呼和浩特市市场占有率的调查,我们只负责发放问卷,这让我们接触到并学到了企业的调查方法,拓宽了我们社团的活动发展视野,同时我们更认识到我们社团存在的意义。
06年下学期活动总结(5)大型活动:2006年11月23日-12月底期间我们发放大型问卷对大学生生活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这期间也是由高年级学生带领低年级负责编辑问卷,让成员学会编辑问卷的过程,我们又进行了抽样框的选择,进行选取样本抽取,接下来就是为期3天的调查,发放了200多份问卷,回收186份,回收率93%,我们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并完成报告撰写,把它们分发给内大各学院的党总支书记每人一份,以便帮助他们更好的管理学生工作。

06年下学期活动总结

(6)特色活动:2006年10月23日-28日协助吕宵红老师进行“边疆民族地区女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这次有十六个人参加了调研,发放了600份问卷,全部收回并通过访问有关部门收集了相关数据。这次吕老师的调查报告获“中西部女性论坛”一等奖,这次活动很成功,极大锻鍊和提高了社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我们活动的信心。
(7)常规活动:我们举办了孙凯民教授、刘爱华教授、张志忠教授的论坛,以及内蒙
古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教授的讲座,来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扩充了我们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组织塞北论坛,我们社团成员也锻鍊了叫技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合作能力,这些活动也提升了我们社团的形象和知名度。
10月12日塞北论坛第一讲“国外毛泽东研究与探析讲座”由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孙凯民教授主讲,这次讲座在主楼505进行,座无虚席,在提问环节,几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很準确到位,受到孙教授的表扬并且他给了精彩的回答,现场想起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这次讲座让我们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深一层的理解,也给我们继续研究探讨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10月25日塞北论坛的第二讲是由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刘爱华教授主讲,题为“中国安全形势分析”,这次讲座在综合楼0415举办,人也是做的满满的,这次的题目很吸引人,很多同学在老师讲的过程中不禁的发问,老师也给了满意的回答和解释,短短的半个小时的问答时间好像不能满足同学们的求知慾望,在我们送老师出楼的过程中还有一群同学为这老师发问场面也很壮观,总之,这次讲座逼近内容好,而且规模和效果超出我们所想的。
11月5日塞北论坛第三讲潘照东教授在综合楼阶二进行了关于“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与前景未来”的演讲。这次我们邀请了团委杜晓东老师,额耳敦朝鲁老师以及张笑会老师等。规模比前两次都大,团委也很重视,这次活动我们的成功举办受到了团委的好评,也给同学们带来了内蒙古经济形式的详细分析,使同学们对周边大致环境及经济状况有了巨观了解。
12月3日塞北论坛的第四讲在主楼505,我校公共管理学院张治中教授主讲了题为“当代政治与理论创新”的讲座,不仅告诉我们政治理论的创新过程及必要性,也向我们阐释了生活学习上更需要我们的创新精神,鼓励我们大学生创业,给我们了很大的启迪。
(8)常规活动:在2006年元旦前夕,我们组织了一次有社团成员自行组织、自行表演的新年晚会,其中有四个环节,我们按部分为四组,第一环节是每组出一个节目让大家评选,得气球数量最多的组获胜,评审是大三的几个学长。第二环节是猜谜得平安果节目,共十五个谜语,各组不分上下,裁判组也参与了猜谜语节目,大家喜盈盈的接受了奖品——平安果(苹果),第三环节是各组出两个人,一个比划一个猜,一分钟内猜对最多的组获胜,并有小礼品相送。第四个环节就是全员参与的数字游戏(7的倍数),说错或动作做错的要出节目。总之,我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元旦之夜。大家更加熟悉,真正成为了“朋友社团”。
07年上学期活动总结(1)特色活动: 参与的老师课题 ①吕宵红老师的有关“呼和浩特市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调查 ②张笑会老师的有关“内蒙古城市社区保障现状”调查 ③牛艳芳老师的有关“灵活就业的规範化管理”调查 三个课题我们同时进行,社团成员按兴趣选择课题分成三个组,每组有老师进行个别指导,进行了问卷的编辑与修改以及试调查。我们在与老师交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问卷的编辑中须注意的大量问题,以及课题如何选择的问题,数据分析与统计等知识,获益匪浅。 (2)常规活动:2007年4月12日塞北论坛第五讲 自治区政府副主席、我校校长连辑为广大师生作了以“青春·使命·成才”为主题的讲座。我社团作为协办单位,在邀请连校长时作出了我们应有的贡献。这次讲座在阶二和阶三同时进行,两个大阶梯教室都做得满满的,大家也都虚心听取了连校长的劝诫和要求,也为我们的人生规划做好準备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使命感。 07年下学期活动总结(1)特色活动:在2007年国小期期间,由安华老师带队对呼市职工对低工资进行调查,问卷编辑及调查也都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而且这次安老师的调研报告论文发布在《改革与开放》第十期上,调研团队也获得内蒙古自治区“三下乡”优秀团队的称号。 (2)2007年10月13-14日,社团招新…… (3)2007年10月1日-22日积极参与社管会在民族博物馆三楼举行的“社团成果展”,丰富校园的社团文化。 (4)大型活动:2007年10月25——11月10日我们 对“内蒙古大学的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问卷编辑及修改都是在老成员的带领下有新成员进行的,这是新生学习的一次操练,让他们真正掌握问卷法调研的实质和过程,吸取应该注意的问题。列印了230份问卷,回收213分有效问卷,回收率92.6%,数据的统计及分析都是有大儿的同学用Acsess和Excell进行统计分析的。报告由大三同学负责撰写。 (5)常规活动:2007年11月10日塞北论坛第六讲邀请王红艳博士在综合楼0401作了“实地调研在社会学中的套用”讲座,这是为提升社员的调研理论知识而举办的,这次讲座契约过与老师的交流大家对调研的理论方法及获取渠道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次不仅仅是社团成员有所收穫,其他专业的听讲座人员也是受益匪浅,他们也了解了人类学的实地调研的方法。 (6)常规活动:2007年11月29日——12月16日这期间我们对满都海的老年人进行了访谈,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这是对社团成员学习实地访谈而举办的操练活动。活动分了六个小组,每组两至三人,每组获得五至七个个案资料,最后,由大二同学把资料进行整理并连同大三同学撰写了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7)常规活动:12月24日圣诞夜我们十几个成员走进教堂,对这一群体进行了了解,增长了宗教知识。 本学期社团及成员获奖情况 (1)﹑在国小期协助参与了对呼和浩特市职工最低工资制度的调查,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暑期“三下乡”优秀团队。黄良,尹子廷,杨治被评为优秀队员。 (2)﹑在社管会的社团评比中,获“最具有潜力社团奖” (3)﹑社团成员杨治等的作品在内蒙古自治区“挑战杯论文大赛”中获“优秀奖” (4)﹑获得“芙蓉学子奖学金”“团队合作奖” 08年上学期社团活动总结及获奖情况(1)﹑大型活动:2008年 5月15——30日帮助社管会作社团发展状况的调查,在此次调查中,共发行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6份,回收率为98%,数据由社员进行统计分析,最中的调查报告交由社管会使用。 (2)﹑常规活动:在4月18日,社团部分成员骑脚踏车去呼市周边小厂库侖等村进行社会调查,深入基层,探索和发现社会问题,行程整一天。 (3)﹑常规活动:在5月23日,联合相声曲艺等社团去赛罕区兴安南路居委会访问演出,我们自备乐器,居委会提供场所及桌椅,我们编排的节目有相声、歌曲及老年秧歌舞蹈等,其中还有小孩的积极参与。通过这个活动,这个社区从而成为我们调研活动的良好基地。 (4)﹑常规活动:在5月24日,塞北论坛第七讲邀请内蒙古社科院于光军研究员做了“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这次报告在综合楼0201教室进行,于教授的讲解内容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对内蒙古经济尤其是农村经济有了深刻地了解,为我们的农村调研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报告结束后,我们将準备好的礼物献给了于教授,于教授也很高兴能来学校与广大师生进行交流。 (5)大型活动:6月6日走进呼市10多家社区,协助王红艳老师作的“内蒙古社区发展状况”的调查,在这次活动中主要採用了访谈法进行调查,分成十个小组,每组3-4个人,主要是对社区居委会主任进行的个人专访,同时社员也进行了环境及居民的调查。资料的整理有每个小组成员进行整理,后开会讨论这次调研的经验与问题,总结这种大型访谈调研应注意的问题,我们将最后资料进行整理并协助王老师进行分析。这次调研主要锻鍊了社员灵活掌握调研的能力。 (6)、指导社团成员参加“挑战杯创业设计大赛”,社团内成员有3件作品获得了“自治区三等奖”——呼和浩特市广思远市场调研公司,王者控制网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聆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7)、指导社团成员申请“学校创新基金”并成功申请课题——城市空巢老人为老问题研究 (8)、常规活动:社团内成员在08年暑期分别走入呼市社区和呼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参加自治区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到达地点分别是呼市玉泉区迎春社区,回民区社区 ,不仅有在社区居委会的志愿者活动——帮助居委会进行日常工作的整理及入户调查活动,还有深入兴华民办国小的执教活动,,深入农村教育事业。大大提升了社员的实践能力。 08年下学期内大调研社活动总结1. 2008年10月17日至10月20日我们帮助学院团总支处作了一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这也是协助团工委对新学期大学生思想动态状况进行的问卷调查。在我学院共发放30份问卷,全部回收,有效率为100%.此次问捲髮放採用分层抽样,大一至大四年级各分发问卷10份,10份,8份,2份。其中男生13份,女生17份;汉族19份,蒙族11份,这也是基于我院男女比例及民族人数比例这一特殊情况进行抽样的,在21日成功把问卷及报告交到了学院,受到团总支的好评. 2. 内大调研社于2008年10月27日-2008年11月18日举行了第一次大型调研活动即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石东路迎春社区协助该社区居委会进行入户调查,填写户卡. 活动意义: ①迎春社区是我们的一个深入基层调研的实践基地,这次活动社团成员是以志愿者的形式协助居委会4050人员进行入户调查的。这有利于我们收集该社区居住人口的一般情况,掌握实践基地人口的结构及生活、工作情况,这是我们形成社团资料库的一次重要活动,为以后的课题调研及活动方向奠定基础。而且该活动是在居委会成员的带领下进行,所以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锻鍊机会。 ②这次活动也为我们即将进行的“呼和浩特市空巢老人现状调查研究——大学生志愿者结对空巢老人模式初探”课题建立相关访谈基础,对调查对象的住址及相关情况进行收集,找好样本,保证样本质量,确定样本规模,同时与其建立友好关係,方便我们进行访谈,完成问卷填写工作。 活动安排: ①这十天期间,每晚6:30-8:30 ,在居委会成员的带领下进行入户调查; ②社团共27人参加,按照社区规模和片数将成员分成8个小组,每组3-4人; ③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与社区工作人员及小组成员的联繫,尤其保证小组成员的安全; ④每天回来后,社团成员小组每人负责资料整理与记录,以确保数据真实可靠,能够建立起我们社团自己的资料库。 3. 2008年10月28日至11月18日我社团进行了有关新<<大学生管理条例>>施行状况调查——以“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的”条例为切入点. 这次活动主要调查了内大学生对新<<大学生管理条例>>中“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的”这一条例的认知和看法,并了解内大学生的作弊及剽窃现状以及其原因,并徵集了改进办法. 活动意义:希望能提高大学生的法律观念和自律意识.这也是对我们所学法社会学的一次理论联繫实践的调研活动. 活动安排: ①我们在10月28日至11月5日期间收集相关资料,完成问卷编辑. ②在接下来的一周内我们进行了问捲髮放和回收.此次活动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9份,有效问卷97份,回收率99%,有效率97%.我们採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大一的8份,大二年级24份,大三年级25份,大四年级25份,并有艺术生8份,研究生10份. ③在11月13日至11月18日我们进行了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并详细讨论了报告评估与报告撰写的内容,接下来大家凭兴趣和时间来撰写报告. 4、2008年11月15日至11月24日,我社团协助社团管理委员会举行了”问计基层青年,共谋科学发展”的调研.此次调研共分为四部分问卷调查,网上调查,个别走访,座谈会四种调查,这些活动都协助了社团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1问卷调查:调研社成员在全校範围内共发放问卷“问计基层青年,共谋科学发展”100份,共回收94份问卷,有效问卷94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94%。然后又由社团成员进行了问卷的数据统计,最后将问卷与统计结果交由社管会的有关人员进行报告撰写。 ○2网上调查:我社团成员围绕调研课题在网上展开一系列调研。成员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对内蒙古地区经济和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文化社区建设等问题在诸多网站法帖,在与网友的交流和探讨上述问题,整理并提出了自己对问题建设性的意见,并对网友的回帖进行整理汇总,在网路这个大平台上吸取了更多的观点和新颖的建议。 ○3个别走访:我社团成员针对本息调研课题的主要内容,对大三大四的几位同学进行了个别走访,每个人对内蒙古发展的方面关注度不同,因此观点和看法也不相同。他们主要提出了在协调解决发展的同时要注重环境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应注意地区经济发展的平衡,有的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为例来说明解决发展要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更铸住机遇不失时机地促成发展。 ○4座谈会:2008年11月21日调研社与社团管理委员会共同举办了“青年主力科学发展”的座谈会,会上同学们围绕“科学发展观”和内蒙古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青年自身的发展怎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和符合科学发展观展开讨论。并在青年一代的需求以及对团如何更好的我团员进行教育和服务提出了宝贵建议,而且最后邸军学长的总结髮言深入浅出,使同学们深入的认识了科学发观,而且说“每个人的成长都应能够而且应该符合科学发展才能健康的成长”这对广大青年来说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应该符合科学发展观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历史使命。 此次活动虽然时间较紧迫,但通过全体社员的共同努力还是及时高效的配合团委及社团管理委员会完成了这次调研。并且作为唯一的社团参加了社团文化节的闭幕式,这也是我们社团的极大荣幸。 4、2008年12月1日至12月8日内大调研社进行了“内蒙古大学文科类大三本科学生对就业的看法”的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 抽样与统计方法:我们对内蒙古大学文科类本科三年级学生进行系统抽样,该群体总人数为755 人,覆盖15 个本科专业,共分设定在7个学院。于是我们选取了7个专业即每个学院选择一个专业(占总专业数量的46.7%),然后按各专业的男女比例抽取,共抽取50 名学生(其中男女比例为19:31)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该样本容量占内蒙古大学文科类本科三年级总人数的6.7% 。在统计分析方法上,我们主要採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互结合、相互转换的方式。调查数据中定性部分根据访问提纲进行手工汇总;调查问卷则运用excel软体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在理论分析上,本文採取规範方法和经验方法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方式。报告正在撰写中…… 活动意义:该调查以“文科类大三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为切入点,了解其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应对就业难的筹备以及对就业指导的需求状况。调查的目的是使我校的文科类学生就业指导更加充分和有效,使文科类学生从大三开始便可学习就业方面相关知识,了解就业信息,并有较充分的时间接受和吸收,从而使这批学生更有目的性进行就业相关技能的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通过较早的信息接触和能力的学习,从而使学生拥有较充裕的心理调适期,并减缓大四就业时真正的压力冲击。 09年上学期活动总结及取得的主要成果(1)大型活动:2009年3月15日—4月10日调研社进行了主题为“与内大南校区共共成长”的调研活动。 方法和内容:共发放问卷100分,有效问卷95%。其次我们还採用访谈法收集数据,抽样选取大一到大四不同专业共40人作为样本,有效访谈笔录90%。针对南校区住宿区、教学区、娱乐区、餐饮区、绿化区五个方面设定问卷。 调研意义:通过这次主题调研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内大南区的建设之中,为南区的后期建设和完善工作提出了宝贵意见,增强了同学们作为内大南区第一批入住者的主人翁意识。 (2)特色活动:①2009年4月20日—5月20日调研社成员分五组多次深入小黑河村进行试点调研。 调研内容:针对小黑河村村民的收入来源、子女上学、赡养老人、土地问题以及社区文化建设进行了入户访谈。 调研意义: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小黑河村村民的基本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社会问题。以小黑河村村民的生活现状为代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呼和浩特郊区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新特点。 ②2009年5月~6月,社团成员在王红艳、温都日娜、吕霄红老师的帮助下,走进沟子板村国小完成了具有社区服务性质的前期调研工作。 调研方法:社团成员分别与沟子板村国小部分师生进行访谈,了解到目前他们在学校硬体和软体建设方面取得的辉煌成绩,并且也揭露了一些新问题,例如:师资力量匮乏,学生网瘾问题严重,学生学习压力大,优秀学生流失现象加重等。 调研意义:社团成员通过深入农村国小这个特殊社区,感受了新一代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在同师生的交流过程中了解到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制度所具有的优势和这种体制本身存在的弊端,以及国小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为我们开展后期社区服务工作铺平了道路。 (3)常规活动:调研社定期开展社团成员读书交流会 活动内容:选取社团成员所感兴趣的专业以及课外书籍,共同阅读并写读书笔记,然后对读书笔记进行交流、讨论。 活动意义:通过五期读书报告会的举办,社员完成了对《社会学的下想像力》、《社会学的基本準则》、《狼图腾》三本书的阅读,在社团成员的相互讨论过程中,个人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得到锻鍊,专业水平得到了提高。 (4)所取得的成果:①经过几年的努力,调研社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社团的资料库,包括每次调研所收集的数据,分析数据所查阅的资料,以及多次大型调研的调研报告,此外还有活动图片,会场记录等宝贵资料。资料库向社团成员公开,实现了资源共享。 ②在2008年11月社团联合会举办的社团评优活动中调研社荣获内蒙古大学2007—2008年度“优秀学生社团”

07年上学期活动总结

07年下学期活动总结

08年上学期社团活动总结及获奖情况

08年下学期内大调研社活动总结

09年上学期活动总结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内蒙古大学学生社会调查研究社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