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600字
小说讲述了生活在二十世纪初,布鲁克林一个赤贫人家的小女孩弗兰西的成长故事。
女孩弗兰西有个弟弟,叫尼雷。他们的妈妈是清洁工,靠给人打扫卫生换取免费住房。爸爸约翰尼是一个打散工的歌唱侍者(singing waiter),好酒,好幻想,能歌善舞,能迷倒姑娘一大片,唯独缺乏挣钱养家的本领。因此,两个孩子常常挨饿。小说中有个地方十分耐人寻味:苦水中泡大的弗兰西和尼雷一起谈到不用吃苦的小妹妹,反而表示出同情来。说可怜的劳瑞没吃过那些苦,也就体会不到那苦中的甜了。
必须说这是部关于孩子成长的小说。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吸收父母的精神传承。弗兰西的坚强像妈妈,这坚强让她超越前人;弗兰西的想象力来自爸爸,这想象力让她超脱了生存的艰难。小说中写到了好多“站在玻璃房里扔石头”的人,明明自己也是穷苦出身,却以践踏同类为乐。弗兰西一家通过自身艰苦奋斗最终走出了社会底层。然而她没有忘记自己的出身,对残酷拼搏中不幸落下来的人充满同情和理解,希望把快乐撒给孩子。人可以受困、受穷,但不能失去骨气和乐趣。没有人希望自己贫困,但贫困未必一无是处,正是它磨砺了弗兰西的性格。
书中二十世纪初的布鲁克林,是一部风土人情的长卷,让原本普通的地域,展现出一道人文景观。好的书会触及人的灵魂,会改变我们看待周围世界的方式。这就是一部经典的小说,一部好看的老式的小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布鲁克林有棵树》读后感_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