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未来已来》读后感1800字
看马云的演讲和对话总让有人会有种似懂非懂,又觉得非常玄乎的感觉。
我们都喜欢听实在的,所以会有很多人觉得马云这个人太邪乎。
其实这就是境界和格局的不同,因此理解和视角也是不同的。
当管理十个人的时候,靠梁山好汉的江湖义气,靠大哥小弟式的口口相传就可以。
当管理几百人的时候,就需要制度和章程来规范治理,只是口口相传就乱套了。
当管理几千几万人的时候,单纯的制度是绝对不够的,得靠文化和价值观。
马云的位置,其实不需要他去思考具体如何执行的问题。他本身不是技术出身,对于产品和运营的执行,他可能都是外行。他厉害就厉害在对于未来趋势的把握。
员工看眼前,总监看一年,CEO看三年,董事长得会看五年到十年。
每个新的行业兴起都需要基础设施的完善,市场的培育,政策的推动。只有提前根据趋势去布局,才能抓住窗口期,吃到一大波红利。等到行业起来了,再匆匆忙忙去建立组织架构,找人才,去模仿。那么成功的概率将大大下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可能都难逃失败厄运。
拿微信来说,最早做移动社交的公司很多,但是并未找到很多的模式,微信推出之后基本上处于垄断地位,连阿里小米这样的公司多次想涉足都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不单单是有没有钱的问题,是市场培育,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及运营模式的综合效应。
阿里和腾讯打得火热的移动支付,和京东打得火热的在线购物,和顺丰打得火热的菜鸟物流,以及如日中天的阿里云,蚂蚁金服,可以说都是需要根据市场演变去提前布局的。
管理阿里系如此庞大和复杂的事业群,就像马云说的,复杂的东西你得需要用简单的方式管。简单不代表容易,而是需要反复修炼的内功。
比如说手动记账,初创团队也许能勉强做得过来,随着团队逐步发展,几百几千人甚至几万的团队,财务部门再依靠添加人手和账本,显然是行不通的,需要先掌握先进财务技术的人才去重新构建一个适合公司发展的财务管理系统。
因此当组织扩张时,不能单纯依靠简单的架设层级,宣贯政策制度去执行,而是需要利用文化和价值观。
好的文化和价值观可以提升团队效率,使得管理变得很简单,难的是如何把文化和价值观做出来。
建立文化和价值观是横向(空间轴)的功力,把握未来趋势是纵向(时间轴)的功力,这也是这本书中讲到的未来已来的意义。
在把握未来趋势上,马云提出的“五个新”: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
这也是三次技术革命带来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的体力,第二次技术革命(信息革命)解放了人的沟通,第三次技术革命(很大概率是数据革命)将要解放人的大脑。
新零售:这个已经不再是概念,无人商店就是典型的线上线下融合的案例。无需收银员,无需一一扫货掏手机付款,通过智能识别系统可以直接识别顾客的支付宝,在顾客出门的时候自动统计结款。阿里已经和线下超市领军品牌世纪联华合作,以提高顾客体验和加快商品流转来提升零售效率。
新制造:过去的制造讲求的是标准化,规模化,这在商品紧缺时代是快速抢占市场的有力方式,因为可以比产能,比成本。
然而随着生产力变革带来物资充裕,人们的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单一标准化的产品已经慢慢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
人们开始寻求个性化,订制化的产品,这就要求未来制造的方向转向订制,智能制造。
新金融:过去金融依据抵押,资产评估,新融将是基于信用。信用将成为一个人最行之有效的凭证,而信用体系的建立也将帮助更多人更方便地使用金融服务。就像现在的芝麻信用分,在贷款,使用单车等等服务都会带来便利。 金融企业也可以更好地去规避风险,提升服务效率。
新技术:从PC芯片到移动芯片,这一点我们从软银孙正义套现阿里,大规模举债去收购ARM(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就可见一般。未来移动芯片还会在物联网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过去机器以连通信息而发挥作用,未来机器以深挖数据而发挥作用,这也是技术上的一大变革。
新能源:过去水电,石油,通信是主要的基础能源,未来还会加上数据。因基于数据的生产,营销都将更加精准和高效,面对传统企业来说,这是不同维度的竞争,就像开着火车跟马车比赛一样。
书中还讲到企业家责任,对于环境保护,教育,社会公益等方面,其实这都是文化和价值观的内容。主线还是横向(文化与价值观)和纵向(把握未来趋势)上,在此做个简单分享。
本文将被收录至我的个人原创公众号路在途中,如果你正好喜欢,加我关注吧。期待与你相遇,一起路在途中。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马云:未来已来》读后感_1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