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读后感1100字
因为当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未来时,就会珍惜自己选择过去的权利。回忆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可以重新选择,可以将那些毫无关联的往事重新组合起来,从而获得了全新的过去,而且还可以不断地更换自己的组合,以求获得不一样的经历。
南门:开篇孙光林从南门离去,结尾回归南门,在孙荡这个小镇,他曾经拥有过对他相对慷慨的强壮的“父亲”,相信他的柔弱的“母亲”以及“沆瀣一气”的俩死党~被父亲(倒插门给了俩个儿子的胖女人)抛弃的国庆,早早地搬煤自力更生;朋友的背叛导致了老师的惩罚,这就是:成年人的权威,使孩子之间的美好友情顷刻完蛋;养父犯的男女错误被当场逮到,出于报复害死了两条无辜的生命,自杀身亡,养母李秀英疯疯癫癫,最后也把他抛弃,回到了南门,继续痛苦挣扎地生活着~
母亲死去是因为生了病,断气前还在迷迷糊糊中大肆表达自己对孙广才偷自家东西给寡妇的不满;父亲死去是因为酗酒,结果掉到了粪坑,身上爬满了白色小虫子(恶心到了自己[捂脸]),死在了最肮脏的地方。
不得宠的儿子出生记。
和苏杭的“友情”完全是出于内心的某种“崇拜”和“随波逐流”,希望自己能够走进那个所谓的大团体;而和苏宇的友情是出于双方内心共同的孤单、空虚和与家庭、社会的疏远,是心与心的靠近与理解。
苏宇脑血管破裂、死之前那种起伏不断的描写,他以为母亲会第一个注意到,但是很不幸;他以为作为医生的父亲会察觉,可收到的是父亲对自己的不满和怒火;他以为弟弟会发现,然而却遭到了苏杭“你今天也睡懒觉啦”的嘲讽;所谓的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父母和弟弟的反复推门而入给苏宇带来了生的一线希望和生机,关门的声响也使他坠入绝望的谷底,进入了不可阻挡的下沉。最后,作为好朋友的我望着紧闭的门窗,呼喊着苏宇的姓名,没有得到回应的我,在他父母和弟弟抛弃后,也惆怅地离开,这也标志着他完全失去了生的可能。
鲁鲁~他年幼的朋友,冯玉青的儿子~生活对他何止是摧残,没有父亲,没有兄弟姐妹,唯一的母亲还因生活所迫进了劳改所。
孙有元扛起父亲就去当铺,后来又用曾祖父的尸体做武器和当铺的伙计、老板大打出手;想借助医生行业(纯属胡闹)谋生,治死了唯一的病人,背起曾祖母逃亡,期间,一只野狗吃掉了熟睡的曾祖母;然后偶遇祖母。
风烛残年:孙有元,孙广才,孙光平,孙光林,孙光明~祖孙三辈的生活,三个孩子孙光明口吃,年龄最小,却最先永远地闭上眼睛。我在想,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还有孙广才这样的儿子或父亲(存在或不存在,希望自己永远不要遇到)挣扎了将近一个月,孙有元才停止呼吸,过程何其崎岖,不知道作者这样安排剧情累不累。
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捂脸][捂脸]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在细雨中呼喊(第3版)》读后感_1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