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夜色温柔》读后感_900字

《夜色温柔》读后感900字

读得有点累,间隔了几次才看完,书评记录还拖了一天半。阅读体验一般,可能是因为翻译得太绕太拗口?
没见过比菲茨杰拉德写场景更得心应手的作家了,太能写了。
第一部分阿贝诺思那块儿开始讲的我已经有点迷了,时间轴看着有点混乱,到接近结尾部分总算是拉了点意识回来。(好在回顾之后还是基本捋顺了)
很多配角出现得没头没脑,一坐就是一桌子七八个人名。有别于百年孤独里人名经过深思熟虑设计的那种难记,在这里出现全名的路人大多数照了个面后就渺无音信了,作用仅在当下,也可能隔个百八十页再讨人嫌的露个脸一闪而过。(所以我怀疑原作的遣词造句文体结构应该也是蛮难读的)
是不是作者写着写着情不自禁把自己摔进去了?把迪克当成了自己,把尼科尔当作了泽尔达。而角色凌乱纷杂这点倒是挺符合现实的,毕竟不是每个生命中的过客都有机会再次相遇或是拥有一个看得见的结局,大多只剩下道听途说。
刨开了细枝碎末,二刷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翻了下菲茨杰拉德离奇的生平之后,也算是慢慢捉到了这场幻灭的梦。而那些越来越显得絮叨的描述及男主越来越失控的情绪结合作者的生平来讲也不足为奇了。
怎么说,觉得菲茨杰拉德有点儿天真(理想主义)也有点儿死脑筋(一厢情愿),是个可爱的人,但仍旧过不好这辈子。格局有点小,性格有点软糯,以一生为代价出演了一场大起大伏天才陨落的悲剧。这大概就是越不过的出身,逃不过的命运吧。
而夜色温柔则是一本需要结合作者本身经历及时代背景才能更好理解的作品。(能看懂原作就好了TAT)从精神分析的心理学角度来看尼科尔对迪克的移情作用;从爵士时代背景出发看上层社会纸醉金迷自私冷漠的众生百态;还有一些美国人在欧洲生活状态阶级差异的体现等等(忍不住想奏起格什温的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诶呀写不动了,一句话结个烂尾感叹一下:当现实再也追不上理想的步伐,徒劳的努力令人倦怠。当善良的伪装不堪重负,露出真实的马脚来,世人却讥笑你是疯是傻还是呆?于是你将自己包裹,从此石沉大海…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夜色温柔》读后感_900字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