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上)》读后感800字
第二遍看这本小说,没有《三国全史》论据合理,主线大差不差,可以当做通俗读物看看。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来不会因任何人而停留不前。机遇是创造亦是把握,李斯无权无钱,放弃一切追求一个渺茫的希望,几度遭遇濒临死亡的危机,用生死换来显赫声名和富贵荣华,不仅是谋略,还有勇气和决心。
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生来就是要站在高处的王,在赵国为质,东躲西藏,流离失所,我不知道这对一个孩子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当发现自己母亲在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下孕育两小儿时,准备谋反夺得自己的权势时,是多么绝望和无助,来自亲人的伤害要比陌生人大的多,不过二十来岁的年纪,便能掌握全局,号令千军,除去根深蒂固的异党,打击权臣,智谋手段非一般人所能及也,佩服之至。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为王。
秦国偏西,地窄而狭,蛮荒之地,人口不过几万人,发展到人口数百万,一统六国。帝国的崛起不是一个人的功劳,几代人的心酸劳作,不断为秦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先有商鞅变法,后有李斯谋略,吸引各国人才来建设,统一和包容,非其他各国能比。
李斯是士人但更多的是一个权衡利弊的政治家,吕不韦虽商人出身,又浸淫官场多年,但很多时候要比李斯多那么些附庸也好,本质也罢的风雅,也可以说是很大胆的投资家,拥护异人,投资李斯,编写《吕氏春秋》,甚至选择搭救赵姬。所幸,得了善终。可能嬴政是忌惮于他的势力和死士,但是不可否认,有时候吕不韦还挺有人格魅力。
觉得新奇的是当时士人之风骨,矛焦差一点就被烹了,冒着生命危险获得的爵位和富贵,说不要就挂印而去,江海寄余生,也是十分大气。不过留在混乱不堪的秦朝,很大可能就是当做宗族和外客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也是看的门清。
秦王执政,嫪毐死去,吕不韦远走河南,秦政剧逐步稳定,权利之争,宗族下一个开刀的人,就应该是根基渐稳的外客李斯了,而对六国的征途,秦国铁骑将要踏往何方?
额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流血的仕途:李斯与秦帝国(上)》读后感_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