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辑思维节目推荐!限制户籍解决不了城市病,让农民工返乡治愈不了乡村隐痛!著名经济学家陆铭关注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基于本土实证,以经济视角谏言社会问题,反成见聚共识之作。房价陡升、雾霾遮天、交通拥堵;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但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限制大城市人口流入,让农民工返乡,问题就能解决吗?不!去往城市,来谈乡愁。作者比较了全球经验,立足本土现状,基于实证,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社会问题宜疏不宜堵,只有让市场本身充分发挥对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调节作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下棘手的社会问题。政府的功能不是与市场博弈,而是在市场失语的地方,以长远眼光,布局科学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供给。《大国大城》将告诉你,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1)篇
这本书其实是以前读的实体书,大力推荐。
以下是当初写的读后记录。
这本《大国大城》看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对于我来说,这并不是一本可以一气呵成读下来的书,需要慢慢地边读边想,但是仍然有酣畅淋漓的感觉。书中关于大国大城,尤其是大城的观点,跟我直观的认知完全相反,然而作者说服我了。
作者陆铭是上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劳动经济学、城乡和区域发展、社会经济学。
看完全书之后,我认为,作者所表达的最重要的观点就是:要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尊重人性,政策的制定要顺应经济规律和人性,而非相反。合上书之后,留下印象的有以下观点:
1.
中国的大城市不是太大,而是还不够大,集聚程度不是太高而是太低。大城有多大,应该由市场来决定,而不是规划出来的。
2.
衡量经济发展,人均GDP是比GDP总量更合适的指标。他举了美国的例子,虽然地区间GDP总量严重失衡,但是从人均GDP来看,地区间是均衡的。
3.
在国家内部应该允许人口自由流动,让东部聚集更多的人,而中西部依赖农业、资源和旅游业等总产出有限的区域人口密度降低,从而人均GDP得以提升。
4.
大城市的“城市病”的根源并不是人口太多,而是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在有力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持下,高度集聚非但不会增加污染,反而可以降低成本,减少污染。
5.
户籍制度带来的是基于身份的歧视,以及城乡间和城市内部愈来愈大的差距,不仅损害农民和外来人口的利益,也最终会损害城市本地居民的利益。
全书看下来,感觉作者在反复地强调一些观点,然而并不会有拖沓冗长之感,反而觉得降低了内容密度,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来说读起来没有那么累,刚刚好。在详实数据的支撑下,在重复中甚至会让人读出一种苦口婆心之感。书中的观点是基于严谨的研究得出,有深入的思考,诚恳的建议,这是一个学者尊重事实的现实主义的一面;书的后半部分还能读到深切的人文关怀精神,我觉得这是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良知,是他理想主义的一面。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结合,使得一切往好的方向不断前进。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后感 心得体会 第(2)篇
在新京报文化频道推出的“在读”栏目中看到陆铭教授的这本《大国大城》,最初是抱着随意看看的心态翻开这本书,但看到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讲清楚了欧债危机产生的深层原因,对于一个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而言这真的很友好,这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这本质上是一本有关中国经济的学术书,但是我采取了阅读友好的写作方式”。作者关注的是诸如房价飙升、交通拥堵、留守儿童、农民工的窘境等中国当前城乡经济发展中切实存在的现实问题,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的路径,立足我国的城市化现状,基于实证研究,力倡中国发展大城市的重要性。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刚刚过半,大城市的病状和乡村的隐痛却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前我也认为应该限制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发展速度,加大力度扶持小城镇的发展,以此推进城乡均衡发展。看完这本《大国大城》,才知道自己的无知。在本书中,陆铭教授认为只有在聚集中经济发展才能走向均衡,只有以追求人均GDP的均衡取代追求区域GDP的均衡,才能充分发挥出大国的国家竞争力,并提升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想起去年去贵州铜仁出差,郊区的道路真的很给力,就是没见几辆车,当时就想好浪费公共资源。后来无意中又看到贵州政府财政早已入不敷出,GDP都不够还债的。这些问题不是只在贵州发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至少暴露了这一问题:我国的经济已经现代化、全球化了,但是人们的思想仍然停留在农业社会和计划经济时期。人为抑制大城市的发展并不能彻底解决城乡间的矛盾,地方政府发展经济还是要因地制宜,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特色小镇就是例证。作者的想法可能过于理想,但正如作者所说的,他将理想作为参照系,其意义在于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作者以一颗盼望中国更好发展的心,向读者分析中国发展受阻的解决之道,这正体现了作者研究和思考的座右铭—“为了公共利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大国大城:当代中国的统一、发展与平衡」读后感 心得体会(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