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描写具有现代意识的知识分子倪吾诚在中国旧式家庭生活中的苦闷与迷惘,向往西方现代文明而不可得,一生挣扎终无所获。小说精炼、生动,人物尤为传神。
活动变人形读后感 第(1)篇其实前面还好的,看到后面,有一种用力过猛的刻意感。
首先探讨一下《活动变人形》这个名字,我最开始就好奇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其实从倪吾诚给孩子们买玩具的时候,答案就已经揭晓了。说的是头身脚可以自由变换的一种玩具。其实只讲到这里,我们大概就懂了。倪吾诚身形高大仪表堂堂,但腿却畸形。这在外表上又一次暗示我们他是一个割裂的人。赵尚同那里又把这种理论阐述了一遍。这样毫无疑问会使得中心思想明显,但是艺术性却大打折扣。
其实前文写倪藻出国访学的时候,文字还是十分克制的。那种知识分子受了迫害反而用克制隐忍的语调写那些细碎的事,其实是很具有感染力,很动人的。可是到了后面,剧情发展,人物形象包括静宜静珍的形象,越来越趋于模板化和扁平化了,人物的性格是鲜明了,可是显得有些单薄,苦心经营的匠气很重。
其实最开始我只是觉得“意识流中国化”这个概念有一点点好笑(原谅我)。艺术其实是不分国界的,仅仅不过是一种艺术手法,哪里还有什么中国的意识流和西方意识流的区别。他的意识流是为主题和中心服务的意识流,这似乎有悖于意识流的概念,可是能够体现他的思考,让他的感情有集中的宣泄点。
当然,这本小说是很有启迪性和普世价值的。小说集中写了从小就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革命意识的倪吾诚在旧地主母亲的侵蚀下变得身体和精神都有些畸形,在留学回国后因空谈理想,没有逻辑,不落实处,多次在社会上碰壁的故事。其中,主要是家庭矛盾尤为显著。他的岳母姜赵氏和静珍(守志)静宜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思想比较陈腐,甚至是十分变态。
其实是写了那一代比较懦弱,虽然拥有新思想,却不懂如何与国情结合并运用的边缘人。倪吾诚虽然有不少进步思想,可他脱离国情,耽于享乐(又没啥享乐的),所以十分畸形。无用于社会与家庭,使得周围人和自己都十分痛苦。至今对于我们将如何运用知识与思想,仍有启迪性。
一本小说,有启迪性和普世价值,其实就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