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才引清兵入关?陈圆圆:对不起,这个锅我不背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大明朝灭亡的关键节点是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可以说吴三桂的这一举动直接加快了明朝灭亡的速度,关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原因众说纷纭,传的最多的是说他为了陈圆圆,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其实在崇祯皇帝执政的时候,吴三桂作为辽东总兵,虽然是官阶最高的总兵,但其实只有统兵的权力,如果他想调兵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他上面既有巡抚压着,又要听从总督的指挥,这两个人才是真正享有调兵权的人物。

后来,崇祯下诏将吴三桂、唐通、左良玉以及黄得功分别封为“平西伯”、“定西伯”、“宁南伯”和“靖南伯”,并且命令他们尽快带兵进京,平定混乱。但在这个过程中,唐通直接投降了李自成,左良玉和黄得功的军队经过长时间的作战失利,军心不稳,也无法及时前往救援。

当崇祯皇帝意识到需要调集关外军保护北京城的时候,已经是3月6日了。面对如此危机的状况,崇祯皇帝紧急下令,让王永吉总督和吴三桂放弃镇守宁远,而是尽快进京,保卫北京城。但是这一次回城并不顺利,没等王永吉和吴三桂赶回京城,崇祯皇帝便已经以身殉国了,京中百姓也纷纷投靠了李自成。就这样,刚被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转眼间便成了亡国之臣,怒火中烧的吴三桂当场发誓,君父之仇,必以死报。

面对这样一个混乱的场面,王永吉和吴三桂选择同黎玉田、高第等人联合,并最终决定要联合史可法一同收复北京。与此同时,李自成的说客——唐通与左懋泰、张若麒来到山海关对这几个人进行招降。但唐通等人的招降计划并没有成功,吴三桂选择做“忠臣”。他一方面继续为收复北京做准备,一方面为了稳住李自成,派黎玉田为使者去假意谈判。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作为使者的黎玉田自己投降了。

黎玉田的投降其实完全是一个自私的行为。因为按照原本的官阶排名,他是排在吴三桂前面的,但是在经过一系列变故之后,他的地位直接排在了吴三桂后面,吴三桂一跃成为“老大”,这让他十分的不服。而且当初唐通来招降的时候就忽略了他,吴三桂跟唐通是旧识,张若麒与左懋泰和王永吉也是旧识,由此他深刻的意识到,如果假意谈判失败,自己就只有死路一条,倒不如直接投降来得安全。

由此,吴三桂等人便彻底激怒了李自成。而在双方对抗的过程中,王永吉又开始耍心眼,只以“吴三桂”的名义进行请兵,内心打的算盘便是如果赢了自己也能封爵位,一旦要是输了,就让吴三桂自己“背锅”了。这便是后来人们说的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其实说白了,吴三桂就是稀里糊涂的成为了“千古罪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吴三桂是因为陈圆圆才引清兵入关?陈圆圆:对不起,这个锅我不背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