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一个国家想长久发展,这三点非常关键,若不解决好往往会过早亡国

看看中国两千年来的这几个王朝,不难发现一个特点:开国那阵皇帝特勤快,国内各方面的发展都进入了快速期,且历史学家所界定的“盛世”,大多都处于这个时期。如果是个案,那只能解释是某个皇帝的个人成就,但几乎每个王朝都是如此。

于是,就会让人生出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成就了这一现象呢?

若是仔细想想,也答案不难得出:每次改朝换代时,都会经历一次混乱。

尤其史上的两段混乱期:

一是五胡乱华;

二是五代十国。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439年)。有的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中原沦陷”等。这一时期,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朱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960年,后周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

可以说,混乱持续的时间越长,对经济、文化的发展破坏力就越大。这时,民众的内心都迫切希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而开国的统治者也感受过动乱,自然不希望此类事情再度重演,故而会在各方面避免重蹈覆辙。自然,这些统治者也会出台一下好的措施。

首先、就是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几乎每个王朝到了后期之时,无一例外都会陷入一个问题,就是土地兼并。当年,王莽夺取政权后,就花了很多心力想克服这个问题。但是,他上位的方式有点不一样,他是靠着权贵阶级的帮助才获得了皇权。当然,也是因为他的土地改革刺痛了这些阶级,最终,使得他的改革不了了之,而自己不仅两边都没讨好,连自己的下场都不是很好。

由此可见,土地问题事关国运。其实,看那些王朝新建时,土地都会进行一次重新分配。原有的统治体系被推翻了,这时,新的统治者为了能让国力迅速恢复,不会允许土地更多的囤积于私人手上。于是,百姓们手中有了地,便开始安心经营自己的小日子。所以,看每个王朝在开始的那几年,都会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且赋税大多都是减免的。

因为,百姓没钱,国家更不会有钱,而百姓生活宽裕后,自然就带动了贸易,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因此,历史上的那些盛世,都是贸易极其活跃的时期。这样一来,国内的经济活力被彻底激活,社会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之相。

那么,为何后来王朝都会走向凋零呢?

后来,土地又慢慢集中到了私人之手,很多人只得去做雇工。虽然,土地的产出也许没啥变化,但是,赋税这一块的变化可大了,地主们不愿意多交钱。以至于,国家的损失就大了,消费力下降了。最终,经济活力萎缩,进一步影响了国家实力,慢慢的蚕食了这个国家的所有。

其次、就是官僚制度的建设。

其实,土地问题也暴露了一个制度问题,就是官僚体系的贪腐。盛世年代,朝廷的风气都很正,大臣可以指着皇帝说他做错了,而皇帝不但听得进还会主动改正。于是,在这种透明机制下的运作会让官员真正心里想着国家和百姓疾苦,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徇私枉法。

不过,一旦朝廷风气坏了,那么,大家就只会想着自个。而作为最有保值价值的土地,就是权贵阶级最先想获取的资源,且这种效应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自上而下都会想方设法为自己谋福利,并且,会形成一个联盟,大家相互彼此照应。最终,这支官吏队伍就彻底变了颜色。

看明朝就知道了,这个时代不缺清官,但是,朝政风气就是不好,朋党之争很是厉害。若是大家只想着国家,那么,还会为了一个“团体”相互咬得那么凶吗?

因为,他们更多的则是只为自己利益。

最后、就是统治者的自身。

在缺乏真正监管制度的古代,要想让自己的大臣们做好工作,一个英明的统治者是必不可少的。在李世民任职的那段时间,为何会被史学家高度评价,那是因为他不但给自己的后人做了个榜样,更是为所有的后来帝王们提供了教科书般的参考。

那就是:如果君王本身无法正确行事,那么,不要幻想自己的大臣们会好好干活。因为,说到底,这个天下是皇帝的,那帮大臣有几人是真正想着国家的,这个答案真不好回答。但是,若是皇帝能端正态度,将治理国家始终放于第一位,那么,大臣们也会收敛起自己的小心思,一心为公。

这么一来,百姓倒是真正有福了,国家的发展终归是离不了社会的稳定。试想一下,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官吏们做好自己的本分事,皇帝虚心接纳治国建议,国家怎么都会快步发展。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下,王朝初期国家可以实现大发展的原因,其实,就是三点:制度、管理和民生问题。若是用这三点去看王朝中期的一些盛世,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是,这时的王朝没法像开国时期那般,彻底扭转制度上的缺陷,所以,也无法扭转这个王朝衰败结果。

其实,历朝历代都是一样的发展,有前期,中期,后期,这好像成了一种规律。前期的发展各方面都比较好,中期可能就差点,到了后期,就是各种矛盾层出不穷。最终,不是被农民起义推翻,就是被新势力压倒,国家走向灭亡之路。

所以,不管执政者在哪个阶段,都要以史为鉴,时刻提醒自己,使得国家能够往更加强盛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略论王莽及其改制》、《中国通史》】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一个国家想长久发展,这三点非常关键,若不解决好往往会过早亡国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