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二李之乱: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前奏

赵匡胤在公元960年发动兵变成功登上皇位,通过“合法”手续坐上龙椅的赵匡胤,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巩固新生的大宋政权,不然很可能五代又将多一个短命王朝。

登上皇位的赵匡胤并没有采取极端的措施清理后周旧臣,反而对其大加笼络。他封后周末帝柴宗训为郑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西宫,。

五代以来的局面依然是藩镇专镇一方,因此虽然赵匡胤兵变成功了,可控制的地方也只是京师周围和几个忠于自己的节度藩镇而已。

因此在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就派出许多使节前往各地,要求各地节度使对新朝表示服从,但这些节度使都是实力强悍之辈,赵匡胤威慑文官的方法在他们身上并不管用。

其中尤以李重进和李筠为首,李重进是周太祖郭威的外甥,战功赫赫,和后周皇室有着不浅的亲戚关系,即便是柴宗训被废,但皇位怎么也轮不到赵匡胤这个外人来坐 ,因此心生反意是自然的。

而李筠则是地方军阀之中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他是昭义节度使,辖有泽, 沁,潞三州之地,镇守此地八年多,仗着自己是后周的开国功臣,连柴荣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是一个后进之辈赵匡胤。

赵匡胤有心笼络李筠,所以在即位之初就封李筠为中书令,但李筠对这样所谓的高官厚禄压根不在乎,地方的土皇帝比起这个可过瘾多了。

在赵匡胤的使节来到潞州的时候,李筠见都不想见,在左右的劝说下才勉强答应接见 ,随后,照例要举行酒宴,庆贺新皇帝登基,李筠却突然拿出了一副郭威的画像,对着画像痛哭起来。

此事很快传到了北汉国主刘钧的耳朵里,他看到赵匡胤和李筠的矛盾难以调和,遂发密信一封邀请李筠联兵攻宋, 没成想这封信被李筠的手下直接送到了赵匡胤手里,但赵匡胤老奸巨猾,并没有斥责李筠,反而写信安抚他。

但李筠反意已现,他已经等不及要造反了 ,建隆元年(960)四月,李筠正式举起了反宋的大旗,他拘捕了朝廷派来的监军,并且向北汉称臣,请求派兵支援。

刘钧得到信之后大喜过望,亲自出马来到太平驿与李筠进行会谈,可李筠认为刘钧没有帝王气象,心中十分懊悔,而刘钧听见李筠口口声声不负周氏旧恩,而后周同北汉是世仇,也心中不高兴。

李筠回去后,刘钧又派卢赞前往泽潞监军,更加引起李筠反感,所以这场联合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少诚意。

李筠起兵之后,有三条计策可用,其一是利用天然的山险固守泽潞,与赵匡胤打持久战消耗对方的实力,等待其他节度使响应自己。

其二是采取幕僚闾丘仲卿的建议,“西下太行,直抵怀孟,塞虎牢,据洛邑,东向而争天下”这是一条很好的建议,但狂妄的李筠却并没有采用。

李筠选择的是第三条计策,留儿子李守节守潞州,自己亲率三万兵马南下,企图直捣开封 ,一举灭亡宋朝。

李筠对于形势太过于乐观,他满心期待地以为会有各地的节度使群起响应,可这些藩镇公开响应的寥寥无几,大部分是静观其变,就连李筠的部下里也有许多人反对攻宋,连内部尚且不能形成铁板一块,要灭宋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赵匡胤对于这次叛乱早有准备,因此迅速地派出了石守信,慕容延钊等将领分东西两路荡平李筠叛乱。

李筠在长平附近与石守信遭遇,两军初次交锋宋军就大胜,斩首三千级。

数日之后,赵匡胤下诏亲征,留赵光义等人坐镇开封,很快与石守信会师,在泽州南面击败李筠主力,歼敌数千人,李筠连遭败绩只得退入城内。

赵匡胤亲率大军猛攻十多日,最终攻破城池,李筠自焚而死,这场叛乱前后不过六十四天而已。

当北方的李筠叛乱的时候,李重进也在跃跃欲试,准备同李筠南北夹攻,推翻宋朝。

当李筠叛乱消息传来的时候,李重进欣喜若狂,派幕僚翟守珣前往潞州联系李筠,准备建立反宋联盟,联兵攻打赵匡胤 。

可李重进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位翟守珣竟然早就和赵匡胤偷偷有联系,所以,他在去了潞州之后就赶到了开封,将李重进的底细抖得一干二净。

赵匡胤担心南北夹攻会让自己不利,便派翟守珣稳住李重进,“稍缓其谋 ,无令二凶并作,分我兵势”,并且下旨安抚李重进,赐他铁券,当然了,谁都知道这玩意啥也不是。

但李重进确实犹豫了,这一犹豫,李筠很快玩完了,而腾出手来的赵匡胤终于可以好好收拾李重进了。

赵匡胤先玩了一套五代以来的老把戏,那就是“移镇”,他要求李重进去青州担任节度使,放弃老地盘扬州,李重进自然不愿意,直接拒绝并且拘禁了特使,并派人去南边的南唐求援兵。

可南唐早已经被中原王朝打怕了,压根不愿得罪赵匡胤,直接拒绝了李重进的请求,这样一来,李重进只能是孤掌难鸣了。

赵匡胤得知李重进反叛的消息便立刻准备亲征,他刚刚赶到扬州北面的大仪镇的时候,就接到了攻城部队石守信的捷报“扬州破在旦夕,愿车驾临视”。

赵匡胤来到扬州城下当天就攻陷了扬州,李重进带着全家自焚而死,李重进叛乱至此全部平定。

赵匡胤借着平定二李叛乱警告了地方的节度使,这也是为日后削兵权做好的敲山震虎的准备。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二李之乱: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前奏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