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司马光 磊落坦荡的君子之争
还是在孩提时代,就听家长和老师讲过“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至今仍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并多次讲给年幼的孙辈们听。
及至进入中学,历史老师讲授的“王安石变法”,更是印象深刻。高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答司马谏议书》,使王安石主张革除旧弊,锐意改革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司马光出生于公元1019年,王安石小他两岁,二人都于公元1086年先后辞世。
他们两人既是秉性耿直的诤友,又是朝廷新旧势力的代表;既是相互欣赏的文坛偶像,又是充满宿怨、不可调和的政治对手。
革命导师列宁曾称王安石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任宰相时,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无畏精神,在熙宁二年(1069年),面对北宋王朝日益动荡和危机四伏的社会形势,毅然挂帅变法。
王安石的变法遭到了他的昔日好友司马光的激烈反对,两人甚至在皇帝面前也是唇枪舌战,争得面红耳赤。最终,皇帝重用了立志变法的王安石,司马光被排挤出朝廷。
王安石的变法一开始就不顺利,但他却以惊人的气魄和毅力实施了变法方案。变法内容触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和外交等诸多方面。在他的大力推行下,北宋王朝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局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司马光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曾多次给神宗皇帝写奏折,弹劾王安石,并写信给王安石,说“祖宗之法不可变”,劝他放弃变法的主张。
在一些人的眼里,王安石担任宰相后的变法,有明显实施秦政的目标,对政府是利大于弊,对老百姓则弊大于利;司马光的主张则相反,他认为旧法对老百姓有利,这主要基于他们不同的价值观。
变法失败后,王安石来到江宁谢家墩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隐居起来。
过了不久,已67岁高龄的司马光被皇帝召回朝廷担任宰相。他走马上任后,对王安石的新法逐条一一废除,对所有维新派全部撤换。由此可见,他们的政见是何等天壤之别。
王安石和司马光虽然政见水火不容,可是两人的争斗都是为了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现状,实现富国强兵、百姓安居乐业的治国理想和宏伟抱负,而并非为了一己私念。他们的争斗是君子之争,体现出来的是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胸襟和无私的情怀,而没有见不得阳光的人身诋毁。他们两人都是古代为官的楷模,他们都“不爱官职、不殖货利”,清正廉洁,朴素无华,不好声色,不喜奢靡。
王安石善诗好文,又酷爱收藏文房四宝。但当一位地方官员送来一方宝砚,并当面夸耀宝砚呵之即可得水,王安石笑而反问:纵得一提水,又能值几何?羞得那人无言以对,只好收起宝砚走人。他身为宰相,并无私第。罢相后隐居金陵郊外,只有茅舍一处,仅能遮风挡雨,连个院墙都没有。
王安石为相时,曾借朝廷一张藤床,因夫人喜爱,不愿归还。平时就邋遢惯了的王安石心生一计,光着臭脚丫子、浑身脏兮兮的在藤床上躺了好长时间,引来一些苍蝇绕藤床飞来飞去,素有洁癖的夫人见把床弄得如此之脏,赶紧让人将床归还官府。
司马光由于廉洁清正,生活一直捉襟见肘,妻子去世时,清贫的司马光竟拿不出为妻子办理丧事的钱,只好把仅有的三顷薄田典当出去,置棺丧妻。他任官几十年,且官高权重,又是从宰相的位上退下来,却清贫到如此地步!
王安石和司马光,在私生活上都很检点。尽管北宋士大夫有纳妾储妓的风尚,并以此做为炫耀,但二人都不为所动,是极为罕见的不纳妾、不储妓之人。
王安石的夫人为博取王安石的欢喜,从娘家要了90万钱,买来一位小妾,送给王安石。王安石得知女子的丈夫是军中官员,因运送军粮时沉船,不得不卖妻补偿,立马让女子回到丈夫身边,连90万钱也不让退回。
司马光的夫人没有生育能力,背着司马光为他买回一位美女,让她为司马家传宗接代,被司马光辞退;司马光夫人又偷偷和其母合计,给司马光身边安排一位美貌丫鬟,亦被司马光赶走。司马光和夫人结婚30余年未曾生育,司马光就收养了哥哥的儿子司马康,作为养子。
尽管他们两人一个是改革派,一个是保守派,其政治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但在人品上,却都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无可挑剔。
当王安石变法的主张得到神宗皇帝的首肯并升任宰相时,司马光从宰相的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王安石大权在握,当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时,他说:虽然我俩的政见不同,但司马光不失为“国之栋梁”,他的人品、能力和造诣都是很高的。
正因为如此,司马光虽然失去皇帝的信任,但并没有陷入悲惨的境地,而是从容地“退江湖之远”,潜心吟诗作赋,锦衣玉食,用19年的时间完成了《资治通鉴》这部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文史价值极高的史书。
正所谓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王安石强力推行的变法改革,由于触动了皇亲贵胄和地方官吏的利益,引来强烈不满,逢朝必有弹劾王安石的奏章,皇帝也无力扭转这一局面,只好将王安石免职,重新任命司马光为宰相。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这时,很多官员跳了出来,给王安石罗列罪名,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状。皇帝听信谗言,欲治罪王安石,征求司马光的意见。
司马光虽然将新法全部废止,并没有落井下石,他诚恳告诉皇帝: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皇帝听完司马光对王安石的评价,竖起了大拇指,说:卿等皆君子也!
由此可见,王安石和司马光确系磊落、坦荡的君子之争。他们和而不同,虽然彼此都不同意对方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主张,但都很敬重对方的人品,待人做事很有原则,很有分寸,又坚守不搞人身攻击、不诋毁对方的底线。这才是真正的人中君子,这才是做人应有的人品!
2020.06.03.
文:吴聚云
责编:李郎杰《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王安石与司马光磊落坦荡的君子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