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看你所看,想你所想

送别(骆宾王诗作)

送别(骆宾王诗作)

《送别》是唐代诗人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是写长长的秋夜寒冷,渲染离别时难捨的气氛。后两句用“玉壶冰”表明心情,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这首诗把离情表现得高洁纯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伤,此种手法少见于初唐诗歌。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送别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体裁:五言绝句
  • 作者:骆宾王
  • 作品出处:《全唐诗》

作品原文

送别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⑴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一更约二小时。夜永:长夜。
⑵秋澄:澄净的秋色。
⑶离心:离别之心。
⑷玉壶冰:比喻清白和高洁。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比喻人品质的高洁。

白话译文

寒冷的更点长夜里敲个不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中那幺澄澈。
离别时分拿什幺赠送给你?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创作背景

总章二年(669)冬,诗人因事遭谴,罢东台详正学士职。鹹亨元年(670)四月,吐蕃寇边,朝廷发兵讨伐。诗人因上诗吏部侍郎裴行俭,要求从军出塞,不久即获準入伍。当时李峤曾赋《送骆奉礼从军》诗为其壮行。秋初,诗人随军出发,离京西行。李峤再次为其饯行,诗人因赋《别李峤得胜字》“芳尊徒自满,别恨转难胜。客似游江岸,人疑上灞陵。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以赠别。《唐音》《唐诗品汇》截后四句另为一首,题作《送别》。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并不是说君子把人与人之间的交谊看得比水还要淡,而是说:君子之间的友谊应该像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洁。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纯洁的友谊。
诗的前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先说“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转回去说:在秋高气爽的秋日黄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经促膝话别。这种章法的运用,改变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式,强调了“更寒”、“夜永”,突出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收到了化平铺直叙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点明节序的特徵与时间,而且也映带出朋友之间的真诚相见与友谊长存;“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同样是不只说明环境的“凉”、“寒”,而且显示出一对朋友在临别之际心绪不佳。倒装、侧重、心与境谐等艺术手法被诗人揉合在两句诗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既然两人的友谊是那样的深长,在离别之际用什幺赠给对方就值得思考了。“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两句诗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诗人赠给对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离心”比作“玉壶冰”。其命意同于王勃的名句“海记忆体知己,天涯若比邻”。
古人写送别诗,特别是在秋季送别时,往往借秋景而抒离怀,写得悲悲切切。这首诗则不同,诗人与朋友所处的离别节序也是秋天,但诗人并不悲切、哀伤,而是把离情表现得那幺高洁、纯真。这种表现手法在初唐诗坛上是不多见的。

名家点评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范凤驰《新选唐诗精华》:诗意浅显,写朋友二人的友谊,又不直说。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26—684),唐代文学家。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曾任临海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作《讨武瞾檄》,兵败后不知所终,或说被杀,或说为僧。他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以诗文齐名,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之美文 » 送别(骆宾王诗作)

相关推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ailianmeng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