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名字的故事读后感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莉拉在结婚当天发现婚姻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她的初夜几乎是一场强奸。她带着
作者:埃莱娜·费兰特 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莱娜和莉拉的青年时代。莉拉在结婚当天发现婚姻不是她想象的那样,她的初夜几乎是一场强奸。她带着
作者:罗振宇 本书精选《罗辑思维》的诸多思考,与你分享成长的洞见:《微革命》:转身、立定、呻吟、躺下,就是互联网时代个人崛起的方法;《发现你的太平洋》:不跟存量较劲,而去寻找人
作者:东野圭吾 “我”莫名来到一座单纯的小城,城中之人单纯得令人生疑,“我”也成了人称“天下一大五郎”的名侦探。首天,一间绝对孤立的密室里,小城很强势有钱人中弹身亡。第二
作者:彼得·弗兰科潘 轰动世界的现象级畅销书,牛津大学资深历史学家从世界史视角,理清“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荣登英、美、德、土耳其、印度等20多个国家的非虚构类畅销榜首,获
作者:中共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粟裕一家,是一个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粟用耨,主要经营农业,兼做贩运木材生意。父辈兄弟姐妹四人。父亲粟周亨,字嘉会,是一个落第秀才。母亲梁
作者:胡适 胡适先生回顾自己人生前四十年的经历,从他的信仰、母亲的订婚、慈母的教育、三岁入塾、叫局吃花酒到醉酒打巡捕、闭门读书考上庚款留美、至“逼上梁山”的文学革命
作者:沈复 李妍评注 《浮生六记》是清朝长洲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1808年)的自传体散文,原书六卷,今唯有残稿四卷。“浮生”二字典出李白诗《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夫天地者,
东野圭吾《信》读后感作文800字 东野圭吾《信》读后感800字: 此文仅关于《信》,不那么出名但我评价颇高的东野圭吾的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读书笔记600字 《东施效颦》读书笔记600字 读《东施效颦》成语故事。心里深有感触。 这个
作者:张笑恒 在《伊万卡·特朗普:关于女性、财富以及生活》一书中以伊万卡·特朗普的生活经历为视角,重新定位当代女性所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一个都市女性如何保持家庭、生活和
作者:丹尼尔·华莱士 34岁,却生涩得令人咂舌,爱德塞尔·布隆夫曼经营着黯淡而不为人知的生活:一份稳定工作,一间租来的单身公寓,朝九晚五,拒绝网络,没有朋友更没有女朋友!但布隆夫曼
作者:彼得·德鲁克 如果你问他是干什么的,他会说他是个作家。这位作家在20世纪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比任何其他作家都大。各路人等,各种职业,各种背景,各种命运,各种性格,只有这些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曾于1982年在台北十方书院讲授《列子》,至2009年在庙港太湖大学堂完成补讲,经弟子友人整理而成《列子臆说》三册,该稿是该书的上册。南先生在讲述时,由《
作者:野崎诚近 本书以日本人野崎诚近关于中国风俗研究的著作《吉祥图案解题》为底本整理、编译而成。内收传统吉祥图案400余幅。题材涉猎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学、历史、
作者:佐原美和 日本整理收纳咨询师佐原美和,从事整理收纳领域二十余年,有感于众多学员面临的“难以付诸实践”之现状,从“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心理学说中寻找答案,开创了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作文800字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800字: 约百分之二十五的人患有拖延症,有趣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认
作者:米拉·巴尔托克 本书的主人公,叫13号,是一只半人半狐狸的混血男孩,他只有一个耳朵,没有尾巴,非常害羞,几乎说不出完整的句子,他被囚禁在孤儿院里生活和工作,被高帽党统治,被院长
作者:约翰·托兰 《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修订版)》编著者约翰·托兰。朝鲜战争为什么会发生?这场美国**次未能打赢的朝鲜战争,给美国留下了政治上的苦果,还使欧洲加
作者:《生活月刊》 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要真正理解中国,认识中国,特别是中国古代艺术史,敦煌都是不可或缺的。然而,一直以来,对于普罗大众来说,敦煌以及其背后的历史似乎遥不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作文300字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300字: 当我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心里
作者:安妮·杜克 《对赌:信息不足时如何做出高明决策》通过许多生动的案例,介绍了一套人人都可以采用的、强大(但易于操作)的方法。它让你了解决策背后是概率选择,真正关注决策质
作者:东野圭吾 出人意料而又令人潸然泪下……这才是东野圭吾!九个故事,九重人性,九座棱镜东野圭吾载誉回归,口碑爆棚全新短篇集,独家授权中文版对自己而言波澜壮阔的人生,在他人看
《泥人张》读后感600字 《泥人张》读后感600字 看了《泥人张》这篇文章后,我感觉泥人张不仅仅捏泥人捏的好,而且也很
作者:二志成 郑会一 有这样一个人:花了六年的时间才完成了广播函授大学的学业,对英语一窍不通,毕业之后以月薪2000元的临时工的身份步入社会。假如对这个人的前程做个猜测,估计
作者:阿兰·德波顿 这本书并非一本充满学术语言的“高深”著作。它用通俗、有趣的语言,为现代人解读了“身份”的前世今生,以及我们为什么会为“身份”而焦虑。“身份”这个词